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文献综述

 2021-09-25 01:09

全文总字数:2649字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对于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研究这一课题,主要涉及城乡、义务教育和教育均衡这三个概念。

本文中的城乡主要以居住区域来划分,与有关经济和教育统计资料大多数将全国分为城市县镇和农村三类地区是一致的。为了研究的方便和更能直观地反映城乡义务教育财力资源配置的偏差状况,文中将县镇划归为城市类别,城乡中的乡是指县镇以下的农村地区。

义务教育,来自互联网的定义是指: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共九年。

教育均衡,从宏观层面说,教育均衡指教育均衡发展;从微观方面说,教育均衡指课程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问题。

(二)前人已有研究的述评

随着各级政府和教育界人士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国内学者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

1.从公共财政角度上研究城乡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孟旭、樊香兰(2003)认为,我国基础教育投资中存在着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投资比例欠妥、缺乏科学的管理监督等问题,制约了基础教育的正常发展,拉大了城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我国应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监督,提高投资效益,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马佳宏、彭慧(2006)认为,城乡义务教育财力资源配置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其原因有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拉大、公共教育政策的城市中心取向、现行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不健全、义务教育国有产权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等。要解决城乡义务教育财力资源配置的偏差问题,必须坚持义务教育财力资源公平配置原则,建立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互动与共享的运行机制,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中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规定及其他相关制度。

2.公共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李星云(2006)认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实质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主要表现是义务教育经费在地区、城乡、校际间的配置不公平,而造成教育经费配置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是客观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诸多制度存在不完善,建立教育政策运行的公平机制是从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的保障,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即要调整和完善倾斜配置政策义务教育投资与管理体制、转移支付制度以及教育投资法律法规等。谭细龙(2008)认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影响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主要受制于经费投入不足、教师数量和质量不达标两大因素。只有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问题,扶持贫困地区,均衡配置师资,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义务教育才可能步入均衡发展的轨道。陈克磊(2008)认为,在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影响下,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只有彻底转变原来的城市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解除其后面不公平的利益分配体系,建立有效的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公平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才能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3.有从政府职能角度进行深入研究的。赵晓光、王志彦(2008)认为,目前在我国,从统计资料中教育经费分配情况分析和对城乡义务教育的直观感受上看,城乡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并且其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它将阻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的发展。造成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管理体制的不恰当、教育观念的偏颇。那么,国家应该改革义务教育分级管理体制,建立义务教育投入保障体制,完善义务教育法制,坚持教育理论研究,积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王丽慧(2008)认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解决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观念、体制、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政府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职能存在着一定的缺位、越位问题,影响了政府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职能定位,发挥政府的保障、统筹督导,协调服务职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