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理上访的成因及治理路径分析文献综述

 2021-11-02 21:12:03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我国信访制度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制度,在维稳和缓解基层矛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国外并没有信访制度,有些国家建立请愿制度去解决公民的上访诉求,例如瑞典和英国的议会监察委员会、德国公民申诉制度、法国人民利益保护官制度、日本行政相谈和苦情制度等。

随着社会转型,基层政府权力受到约束,群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上访情况不降反升,上访类型也呈现多样化。

通过浏览上访行为各类文献,发现学术界对于上访行为的研究主要包括上访行为的分立视角、无理型上访解释路径、无理上访行为逻辑分析等方面。

1. 上访行为的分立视角通过对国内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现有的研究对群众上访行为的态度形成了相对的两种视角,一种是合理的维权视角,另一种是不正当的谋利视角。

基于维权视角的诸多上访行为研究中,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影响深远。

李连江与欧博文最早根据农民上访的研究提出抗争者诉诸立法者为主直接挑战抗争对象为辅的依法抗争观点,依法抗争是指农民上访运用国家政策来维护自身权利和利益不受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侵害,是以政策为依据的抗争。

在依法抗争基础上,于建嵘提出以法抗争的概念,以法抗争是以法律为武器,以直接挑战抗争对象为主,诉诸立法者为辅,旨在维护合法权益和公民权利的政治性斗争。

2006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上访行为反而上升,很多上访案例的行为逻辑已无法用 维权视角解释,于是基于谋利视角的研究应运而生,逐渐发展成熟。

申端峰认为以往上访研究都是以维权角度展开,但有些上访行为无法用维权话语解释,因此提出了与维权范式并行的治权范式,具有理论与范式的开创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