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民主的优化路径探讨——以南京市A社区为例文献综述

 2021-10-21 17:13:39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协商民主理论概念于1980年在国外诞生,并逐渐在国际社会中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

自这一理论传入中国以来,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的协商民主实践也在不断成长。

而由于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切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社会基层,基层协商民主正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同时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组织日益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各种社会矛盾解决的过程中。

本文试图对目前学界关于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民主的研究成果和观点看法进行梳理、总结,利用文献研究,为相关课题的研究开展提供一定的前期基础。

一、主要研究阶段和维度划分张仲涛教授在针对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研究划分阶段时,指出1978-2006年为萌芽时期,2007-2013年为初步探索时期,2013年-至今为快速发展时期。

特别是从2013年开始,诸多学者对社会组织的协商价值、参与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学界也出现了社会组织协商的理性反思。

所以本文主要搜集2013年到目前发表的相关文献,通过中国知网,以高级检索指定主题为基层协商民主并包含社会组织搜索期刊论文。

因各文献观点交错,为便于理解,大致将文献内容梳理、归纳为四个方面: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民主的价值作用、参与模式、困境以及对策研究。

(一)价值作用研究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的价值作用研究,学者们主要围绕社会组织本身具有的专业性、扎根基层和第三方等独特优势展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