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床因素的卵巢癌风险分析文献综述

 2023-01-02 04:01

一.课题背景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列居第三位,但卵巢癌(尤其是卵巢上皮癌)的死亡率一直高于妇科恶性肿瘤首位。

卵巢作为女性内生殖器官,承担维持女性激素和排卵的生理和生育功能,其体积小,部位隐蔽,组织病理学类型之复杂常令医学工作者困惑。

因卵巢部位隐匿,卵巢癌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卵巢癌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肿瘤局限于卵巢的仅占 30%,大多数已扩散到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及盆腔各器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卵巢癌早期诊断的方法,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多已是晚期病变(m、iv期),使得其在临床处理过程中较为棘手。

根据2014年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规范,卵巢癌可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大类型,分别对应着二元论学说的I型卵巢癌和II型卵巢癌,其中低级别卵巢癌主要包括:低级别衆液性癌、黏液性癌、子宫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等;高级别卵巢癌主要包括:高级别浆液性癌,未分化癌和癌肉瘤。

I型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模式是一个逐渐的长期的过程,呈现连贯性;在分子学上,有研究表明低级别卵巢癌的肿瘤基因组相对稳定,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癌对应着不同的基因突变,其中以KRAS、BRAF、PTEN、ERBB2、P-catenin等基因的突变常见,这些差异主要原因可能是纳入病例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诊断不明确造成。

而II型卵巢癌为基因组不稳定性增高肿瘤,特征性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多为P53突变,以及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无明确的癌前病变,多为突发,进展迅速,5年生存率约为30%。

II型卵巢癌与I型卵巢癌在各方面有明显的不同,病理组织形态上表现为恶性细胞高度的侵袭性、癌细胞分化差;与I型卵巢癌不同,II型卵巢癌病例诊断过程中常不见其早期病变区域;II型卵巢癌临床表现为病情发展迅速,常在诊断时患者症状尚不十分明显,而肿瘤已广泛播散。

近年来,对卵巢上皮性癌的患者,临床上普遍施行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或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以及联合术后使用紫杉醇及钼类的一线方案进行化疗,耐药后二线化疗药物的使用,同时得益于对症支持性治疗的改进和完善,使得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得以提高,但黏液腺癌患者(尤其对于晚期患者、化疗耐药患者、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并没有明显改善。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组织病理学研究的不断进步,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卵巢上皮性癌是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由不同组织学亚型组成,且发病模式不尽相同,为顺应个体化治疗的需求和精准医学的时代要求,卵巢上皮癌更细化、更合理的分型和分级正在日趋完善,单一的一种模式无法对卵巢所有上皮癌进行解释,单一的治疗方法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