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控制能力与微博成瘾的相关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2-09-08 11:09

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控制能力与微博成瘾

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微博是一个能够快速满足用户之间对信息进行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等多种需求的网络平台,是覆盖多种媒介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网络社交媒体。它以其方便、快捷、多样化的即时发布与交流特点,吸引了广大在校大学生。随着大学生对微博的关注与使用程度的加深,一部分学生逐渐对微博产生了心理依赖,步入了微博成瘾的行列。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个体主动地选择目标,在不存在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时地监督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实现目标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三个维度(认知控制、情绪控制、行为控制)。本研究主要采用微博成瘾量表与问卷调查法,考察大学生微博的使用现状,探索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控制能力与微博成瘾的相关性,并结合相关理论对微博成瘾者提出干预措施。

关键词:微博; 微博成瘾; 自我控制

1、微博与微博成瘾的概述

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是一个能够快速满足用户之间对信息进行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等多种需求的网络平台,是覆盖多种媒介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网络社交媒体。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通过网页、客户端等方式进行现场记录、及时分享和传播。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引起广大网民关注。随后,腾讯、搜狐、网易等网络商也先后推出微博。据统计,截止2011年10月,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成为世界第一微博用户大国。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 《第3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1]。微博作为一个新兴网络交流工具,以其方便、快捷、多样化和即时发布的特点,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广大网民活跃的社交场,各路信息的源头与聚集地,并凭借其信息发布与传播的即时性、内容选择的自主性、交流方式的互动性以及获取手段的简易性深受广大网民的青睐,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学者Maria调查了微博在本土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大学生将微博作为获取信息的首要资源主要基于其以下特性:快捷方便、信息模式、信息质量、交流和反馈以及自我认知需求的满足,大学生喜欢获取一些爆炸性的或是有趣的新闻[24]。微博在大学生中非常流行,这是因为微博能够帮助大学生拓展人际网络、追求新奇时尚、展示个性特点;微博文字简约、文本多样且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应用简洁方便、成本低廉,更能满足大学生群体的需求。从以往的调查研究发现,微博已深入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许多大学生将微博视为交流思想和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随着对微博关注程度的加深及使用频率的增加,一部分大学生对微博产生了较强的心理依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成瘾症状。依据《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排除以工作或学习为目的所消耗的上网时长,个人平均每天连续上网6小时,且符合网络成瘾标准达3个月以上,则可判定为网络成瘾。其主要表现为对网络使用具有持续、强烈的渴望和冲动,一旦减少或停止使用网络会出现身体不适、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易激怒、睡眠障碍等,严重者有可能导致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1]。微博成瘾与网络成瘾的诸多方面比如网络交际成瘾与强迫信息收集等具有相似的症状表现,可以说是网络成瘾的一个方面。

1.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秦勉分析了微博上瘾的原因,包括:被关注的需求、渴望有影响力以及交际障碍,并探讨了普通微博控和微博成瘾者的关系,恰如亚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一旦微博的过度使用达到了上瘾的程度,其行为将与酒瘾、毒瘾等行为类似,随着成瘾程度的加深很可能会引起大脑发生器质性病变,治疗需综合运用心理干预、行为控制和药物治疗等方法[2]。有学者对大学生“微博控”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大学生“微博控”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微博快速及时的传播力、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用户自我宣泄的需求、虚拟交友以及从众心理。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微博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心理、交往心理以及价值心理等诉求,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微博控”的主要原因[4]。引发微博成瘾的心理原因有:现实生活中被尊重需求的缺失、成就缺失和人际互动的缺失。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造成“微博病”的现象成因主要是对微博的依恋、期待、心理暴露和宣泄等;微博能够满足成瘾者的认知、自我认同等心理需求[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