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某高校女大学生中医体质与月经不调的相关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9 14:48:09

女大学生中医体质与月经不调关系

的文献综述

摘要:体质会影响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和倾向性,中医体质中的偏颇体质是疾病发生的主要生物学基础。女性的病理体质是产生月经不调的重要内因,国内关于此类的文献中对此有所提及,而国外对此研究较少。本课题以杭州师范大学的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她们的中医体质和月经不调具体情况,探讨中医体质与月经不调的关系,使女性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认识到中医体质对自身的月经情况存在较大的影响,及早进行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为妇女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提高临床疗效,最终目标是纠正偏颇体质,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体质;女大学生;月经不调

一、文献综述

一、相关定义

1.1体质及中医体质学

自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和中国古代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以来,人类的体质现象就作为一种重要命题而存在了。《灵枢·通天》曰:“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体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在中医体质学中,体质的概念是指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它一方面强调人体体质的形成基于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两个因素。先天禀赋是人体体质形成的重要基础,而体质的转化与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后天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机体内外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观念,说明个体体质是在后天生长、发育过程中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而形成的个体特征,充分体现出中医学“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中医体质学,是在传统中医学的理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精气血津液理论)指导下,在总结归纳了前人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人体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疾病的发生转归等特点,将传统的医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方法结合所产生的一门交叉性、应用性学科。中医体质学将人群的体质分为9种类型,即:平和质(A型)、气虚质(B型)、阳虚质(C型)、阴虚质(D型)、痰湿质(E型)、湿热质(F型)、气虚质(G型)、气郁质(H型)和特禀质(I型)。详见表1、表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