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职业稳定性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9 02:08

农村和偏远地区卫生人员职业稳定性综述

摘要:农村和偏远地区卫生人员在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稳定性对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在农村和偏远地区普遍面临着卫生人员引进难、留用难,员工职业稳定性低的困境,这对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对国内外农村和偏远地区卫生人员职业稳定性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农村和偏远地区卫生人员职业稳定性现状、职业稳定性影响因素、职业稳定性干预措施,以期为提高农村和偏远地区卫生人员职业稳定性,优化乡镇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农村;偏远地区;卫生人员; 职业稳定性

一、职业稳定性的内涵和测验指标研究

职业稳定性是衡量职业质量的重要维度之一,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外学者对就业稳定性的研究开始较早,并对就业稳定性的测量指标的有较多的研究。Kirsten Sehnbruch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就业稳定性应通过任期的长短来测量,包括任期﹤3年、3-5年、﹥5年,只有当任期超过五年才是稳定就业[1];Lucie Davoine和Christine Erhel针对欧洲就业质量问题,提出就业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就业任期(employment tenure)和离职率(separation rates) 这两项指标中[2]

国内关于就业稳定性的研究成果不多。张琦将就业稳定性定义为:劳力的劳动参与量在相当的时期内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张琦还将职业状态的变化按照变化的程度从小到大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从一种职业岗位转换成另一种职业岗位,二是从职业流向非生产性活动,主要是退休或自动退出劳动力市场,三是从职业变成失业,主要是非自愿性离职。正是这三种职业状态的变化过程导致了职业稳定性问题。张琦还从宏观的角度,提出就业稳定性的测量指标有一定时间内的职业率、社会平均职业期、职业总量变化率等[3]。李丹等人在张琦的基础上提出综合应用宏观和微观测量指标来衡量职业稳定性,其中微观的测量指标有微观个体的工作持续时间、换工次数、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等,以及离职倾向指数[4]。翁杰等人的研究提出了就业稳定性的三个衡量指标,包括劳动合同期限、保留率及工作经历数,并基于实证分析得出了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呈逐年下降趋势的结论[5]

由此可见,对于就业稳定性的测量在学界并没有达成共识。

二、稳定性现状

国内学者对乡镇卫生人员职业稳定性展开了大量研究。厉彦华等人对我国华东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流动情况的研究[6],孙晓筠等人对山东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流动情况的调查分析[7],韩蕾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建设的必要性、问题及对策建议的研究[8],李赵城等人对我国乡镇卫生人员队伍建设现状的分析[9]等,均得出了乡镇卫生院存在人才外流、人员职业稳定性呈现下降趋势的结论。加上近年来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就更加剧了农村卫生人力供给与需要的矛盾。但是厉彦华的研究[6]也表示,乡镇卫生院人员流动中调入人员以青年为主,调出人员以中年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力队伍年轻化。总体看来,乡镇卫生人员的稳定性下降趋势所带来的弊是大于利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