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治理视角下农村社区儿童获得感的生成与提升研究文献综述

 2021-11-03 10:11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快速发展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积累了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导致经济社会出现不平衡不均匀现象,为此,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而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归宿和落脚点共享发展理念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因此,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诉求、切实提高人民获得感的伟大使命就肩负在了党的身上,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中给予了人民充分的利益保障。

社区作为社会组成的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构成国家治理体系的第一防线和底部基石,社区治理的水平、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

因此,本研究尝试以情感治理为理论视角,对农村社区儿童获得感的生成与提升展开研究,以此,丰富学术界关于农村社区儿童获得感的研究。

因此,以下将从情感治理和获得感两个方面予以综述。

国内外关于情感治理的相关研究在西方国家治理理念中,一直以理性为主,但早在古典社会学时期,孔德、涂尔干和韦伯就对情感的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0世纪70年代,众多社会学家开始系统的研究情感,促成了情感社会学的产生。

相反,在中国社会中,从古至今情感都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情感治理这一议题才被广泛讨论。

国内学者也针对情感治理提出来不同见解。

王俊秀(2017)认为社会治理也是社会情感治理,社会情绪和社会情感具有社会信号、社会运行的动力社会行为调节和团结社会等功能,要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避免他们因无法感受国家发展而产生消极的社会情绪,增强各群体之间的凝聚力,营造积极的社会情绪氛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