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文献综述

 2021-10-27 10:1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 引言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体现了其独特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与城市宜居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大型的公园绿地在调节城市局部气候、提高空气质量等生态服务功能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公园绿地的社会价值主要是基于人类感知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点的教育功能、休憩功能、民防功能,也包括了城市园林的视觉、文化价值。

由于公园绿地与其他类别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存在着显著差异,需满足城市居民对于公园绿地娱乐和开展各项户外运动的生活诉求。

关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分析己经成为国内外地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

可达性作为评价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合理性的新指标,可以更为贴切精确地反映公园绿地空间布局、服务能力、实际使用情况,公园绿地可达性也渐渐被人们所关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二.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很早就开始了对于可达性的研究,1959年汉森首先定义了可达性即:每一个道路交通系统中各个节点相互作用为的大小;随着进一步普及计算机技术,可达性的研究已经转变为软件的空间分析。

Erkip采用GIS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居民对开敞空间的利用效率,认为时间因素决定了空间可达性,应选取人口、公园绿地数量、时间等评价指标进行分析(Zhang,J et al.,2015)[1]。

Perry、Devan对新西兰三大城市中的21个公园及游乐场的可达性和可用性进行评估(Perry、Devan et al.,2017)[2]。

Almohamad、Knaack对内战之前的叙利亚阿勒颇市内城市绿地进行了平均最近邻分析,覆盖范围内和覆盖范围内的设施分析,网络分析和单向方差分析检验(Almohamad、Knaack、Habib,2018)[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