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ranI的长三角城市韧性指数的时空特征分析文献综述

 2021-10-27 21:58:12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引言

城市作为最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自其形成以来便持续地遭受着来自于外界和自身的各种冲击和扰动。比如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疾病传播等人为灾难。这些冲击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却是社会和自然发展客观规律的体现,不可能完全避免。然而,面对这些冲击和扰动,不同的城市系统所具有的应对能力是有区别的。有的城市在经历危机之后一蹶不振;相反,有的城市则能够转危为安,甚至以此为契机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导致不同结果的本质原因便是城市韧性的差异:韧性强的城市对不确定扰动的适应调整能力强;而韧性弱的城市反应能力滞后,适应性不足,因此提升城市韧性将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自然及人为灾害频发,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失也日益严重,特别是我国经济发达、人口高度密集的长三角地区。本论文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建立韧性指数评估指标体系,对近年来长三角各城市进行韧性指数评估,并运用莫兰指数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对提升未来长三角地区应对灾害的能力提供依据。

1 相关概念

1.1 城市韧性

城市韧性,顾名思义,指的是城市系统和区域通过合理准备、缓冲和应对不确定性扰动,实现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经济建设等正常运行的能力。

1.2莫兰指数

莫兰指数是空间自相关系数的一种,其值分布在[-1,1],用于判别空间是否存在自相关。简单的说就是判定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实体相互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比如:一座座居民楼它们是聚集在一块还是离散分布在各处。莫兰指数数值分布在[-1,1],[0,1]说明各地理实体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1,0]之间说明存在负相关的关系,而0值则无相关关系。

1.3长三角地区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蚌埠、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国土面积 21.17万平方公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