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oyer架构的无线能量传输文献综述

 2021-09-25 01:09

全文总字数:3746字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无线能量传输是为了摆脱有形输电介质的束缚,实现电力的无线传输这一设想并不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早在上世纪初,研究包括无线传输在内的各种长距离电力传输技术,虽然由于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问题导致最终实验失败,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2007年MIT的科学家在电能无线传输原理上有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利用电磁谐振原理实现了中距离的电能无线传输,成功地在2m多距离内将一个60W的灯泡点亮 。

电能的无线传输再一次被人们所关注,利用传统的电磁感应原理进行无线传输的技术已为人所熟知,并且在一些场合得到应用,然而利用这种方法,传输距离比较短,传输的功率也很小;曾有人想过利用已经普及的无线网络进行电力传输,事实上这也是不可取的,利用这种全向型的天线进行发射传送,尽管发射功率可以达到数十千瓦,然而每台接收机接收到的能量甚微,效率太低,很不实用。

基于磁场谐振耦合的无线电力传输,实际上是将磁场作为传输的介质,通过共振建立发射与接收装置之间的传递通道,从而有效地传输能量;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能量传输,不但可以提高传输的功率与效率,同时可以将传输的距离提高到几米而不会受到空间障碍物的影响。

目前对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研究,国内国外的发展状况都大多在实验阶段。

国外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给移动设备,特别是在手提充电器、磁悬浮列车、电动汽车、化工领域以及矿井、石油开采等特殊环境下供电情况。

随着研究的深入,非接触式能量传输的传输各种指标比如距离、效率、能力等不断提高,目前这种实用设备传输功率可以达到200KW,几公里的传输距离及超过85%的传输效率。

前几年一些国外的公司提出了小型设备进行非接触式充电的概念。

比如德国的水下驱动电动潜艇、旅客电动运输车等,日本的无电瓶自动运货车、测试轨道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