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状记忆单层孔膜:通过拉伸形变解决trade-off效应文献综述

 2022-08-06 03:08

聚乳酸膜研究进展

摘 要:聚乳酸是一种可持续的绿色环保高分子材料,具有明显的可再生优势,有望在分离和纯化领域替代难降解的高分子膜,既能节约石化资源又能减少白色污染。本文介绍了3种制备聚乳酸的方法,即浸没沉淀相转化法、热致相分离法和静电纺丝法。介绍了聚乳酸膜的4种亲水改性方法,即物理共混、表面偏析、表面接枝和表面生物黏合改性,并对聚乳酸膜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乳酸;微孔膜;超滤膜;亲水改性

1.膜分离技术的发展概述

近年来,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分离与提纯技术,在化工、食品、医药、电子、冶金、海水淡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的分离膜材料主要集中于聚偏氟乙烯(PVDF)、聚砜(PSF)、聚醚砜(PES)等高分子聚合物。这些聚合物的制备原料是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并且聚合物一旦废弃之后成为垃圾面临着降解困难、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聚乳酸(PLA)又名聚丙交酯,是由玉米、甘蔗等农作物经过发酵产生乳酸,再进一步聚合制备而来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绿色高分子材料。PLA凭借其来源广泛、成本低廉、较好的成膜性、可控降解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国民生产、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被人们认为是有希望替代石油基聚合物的生物基材料。但PLA膜的缺点是亲水性较差,用于水相体系时易造成严重的膜污染,污染后的膜通量衰减,过滤性能下降。寻找适当的改性方法,提高PLA膜的亲水性能、抗污染性能是解决膜污染问题,延长膜的使用寿命的根本途径。

2.聚乳酸膜的制备

聚乳酸分离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相分离法和静电纺丝法。下面重点介绍浸没沉淀相转化法、热致相分离法和静电纺丝法在聚乳酸分离膜制备方面的研究进展。

2.1浸没沉淀相转化法

浸没沉淀相转化法是聚乳酸分离膜最常用的制备方法。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膜具有制备过程简单、通用性强、可调参数多和膜结构形态多等优势。

Sawalha等[1]研究了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在不同制备条件下对聚乳酸膜结构的影响,用甲醇作非溶剂可以得到非对称结构的聚乳酸,用水作非溶剂则形成球粒状结构的聚乳酸,此外,添加十二烷作为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膜的孔径和孔隙率。Jiang等[2][3]研究了溶剂对聚乳酸超滤膜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纯溶剂所制备膜的纯水通量都偏小,而二氧六环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二元混合溶剂能够有效调控聚乳酸膜的结构,随着两者混合比例的增大,支撑层先由海绵状大孔结构逐渐转变为规整的指状孔结构,后演变为倾斜的指状孔结构,膜的水通量也有明显的提高。Minbu等[4]以二氧六环作溶剂,研究了多种表面活性剂对聚乳酸微滤膜的影响,结果表明亲水亲油平衡值在14.9~15.4范围内的表面活性剂能够显著降低膜的收缩现象,而向10%(质量分数)铸膜液中添加10%(质量分数)吐温-80制膜,所得微滤膜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

2.2热致相分离法

热致相分离法也是制备聚乳酸分离膜的常用方法。其基本过程是将聚乳酸和稀释剂在较高温度下混合制成均相溶液,然后降温使其发生相分离,最后除去稀释剂就能得到具有一定孔结构的聚乳酸膜。热致相分离法具有适用范围广、控制参数少和过程重复性好等突出优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