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解水制备氢气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2021-09-25 08:09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光解水制氢发展及开发历史

光解水制氢技术始自1972年,由日本东京大学FujishimaA和HondaK两位教授首次报告发现TiO2单晶电极光催化分解水从而产生氢气这一现象,从而揭示了利用太阳能直接分解水制氢的可能性,开辟了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的研究道路。

最早出现的光催化全分解水反应是在紫外光下进行的,光催化剂主要是TiO,SrTiO3.在1980s的下半叶,开始出现了一些具有特殊形态的其它光催化剂,如:层状的K4Nb6O17和K2La2Ti3O10,具有隧道结构的BaTi4O9等.在90年代以后,Kudo等发现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钽酸盐,它们对于光催化分解水具有较高的活性[2].随着各种光催化剂的相继发现,兴起了以光催化方法分解水制氢(简称光解水)的研究,并在光催化剂的合成、改性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光解水的原理及方法

热力学上,完全分解水反应是一个上坡反应,需要较大的吉布斯自由能(△G0=238kJ/mo1).要使水完全分解,就要求半导体的导带电位比氢电极电位EH /H2稍负(0VvsNHEatpH0),而价带电位则应比氧电极电位EO2/H2O稍正(1.23VvsNHE).理论上半导体禁带宽度应该大于1.23eV就能进行光解水,对应的光波长大约为1000nm,在近红外区,似乎可以利用太阳光谱中的全部光能光催化分解水.但是,由于在光催化剂和水分子之间存在液界电势,所以电子在转移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势垒;在分解水的同时也存在着氧气和氢气化合为水的逆反应,所以这就要求半导体的禁带宽度更大一些,最合适的禁带宽度为1.8eV.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过程与复合过程是相竞争的,如何降低电子一空穴对的复合几率呢?由于缺陷位是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中心,提高结晶度可以减少缺陷位的密度,从而降低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几率,提高光催化的活性[2].

目前,借助光电过程利用太阳能光解水的途径主要有光电化学法、均相光助络合法和半导体光催化法。其中光电化学法通过光阳极吸收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光阳极

通常采用半导体材料,受光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阳极和阴极组成光化学电池,在电解质存在下光阳极吸光后在半导体上产生电子,通过外电路流向阴极,水中的质子从阴极上接受电子产生氢气。光解水效率与以下因素有关:(1)受光激励产生的自由电子-空穴对的数量;(2)自由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存活寿命;(3)再结合及逆反应抑制等。由于以上原因,构筑有效的光催化材料成为光解水研究的关键[1]。

光催化剂

光催化剂主要有钽酸盐,铌酸盐,钛酸盐和多元硫化物等。

一些具有大带隙的半导体被用于制造光电极,其中包括TiO2,WO3,SrTiO3,BaTiO3,SnO2和ZnO。这些半导体在含水电解质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但只能吸收紫外光谱的4%。同时,具有小带隙的半导体诸如Si,GaAs,InP,CdTe,CdSe和CuO具有吸收太阳光谱中可见光的能力,但会受到光腐蚀[12]。其中TiO2以其化学稳定性好、无毒、无污染、催化性高等特点成为太阳能制氢最有应用前景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4]。硫化物中有ZnSeS,CdS,NaSO3,Na2S等,其中,CdS是一种高效率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剂,其带隙宽度为2.4eV,能有效地利用可见光实现光解水制氢,但容易受到光腐蚀[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