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PCBM电子传输层的无铅钙钛矿光伏电池的理论模拟文献综述

 2023-04-29 02:04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1研究背景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开采与使用,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变得日益严重,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因其总量大、分布广、安全、无污染等特点而备受青睐。

太阳每年向地球辐射的能量高达1.801018 kWh,相当于1.36106亿吨标准煤,其万分之一的利用率即可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

在众多的太阳能利用方式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太阳能电池,这种能够将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光伏器件受到了广泛关注。

常见的太阳能电池大体分为无机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三种,它们是根据光伏活性层材料及器件结构分类的。

无机太阳能电池虽然具有成熟的制备技术,稳定的性能特质,高的转换效率等特点,但是复杂的加工工艺以及昂贵的生产成本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基于无机太阳能电池的上述问题,2009年,Miyasaka课题组首次将钙钛矿型的CH3NH3PbX3作为光吸收剂引入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PCE)最高达到了3.8%[1]。

虽然在报道中指出器件非常不稳定,并且几分钟内就会失效,但是这个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在十年的发展时间里从3.8%[1]大幅度提升到25.7%[2],其效率提升速度超越其他太阳能电池技术。

究其原因,是因为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具有合适的带隙、较大的载流子迁移率、较长的激子扩散长度、易调节的带隙和较低的激子结合能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光敏材料[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