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与诗思——王阳明诗歌世界初探文献综述

 2022-09-03 22:40:52

良知与诗思

——王阳明诗歌世界初探

摘要:作为心学一系的代表人物,王阳明首先以哲学家的身份为后人熟知,但他在文学、军功等方面的成就则鲜有人进行研究。事实上,王阳明不仅自身的诗文创作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准,且其诗学观念亦对明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如徐渭、徐祯卿、公安派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当然,目前学界对阳明诗歌重视不足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主流研究包括以下四种路向:第一,对王阳明的诗歌创作进行历时的梳理与研究;第二,对阳明诗作所吸取的艺术资源进行探讨;第三,注重揭示王阳明本人哲学体系与诗学观念的内在关联、转换机制;第四,注重研究王阳明哲学、美学观念在文学史上的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1; 关键词2; 关键词3;关键词4

一、文献综述

黄宗羲曾说:“有明文章事功皆不及前代,独于理学前代之所不及也。牛毛茧丝,无不辨析,真能发先儒之未发。”在此,黄宗羲对明代理学给予了极高评价。而在明代理学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王阳明。作为心学一系的代表人物,王阳明首先以哲学家的身份为后人熟知。学界对他的研究亦着眼于其思想体系的勾勒与哲学史的定位。除此之外,他在文学、军功等方面的成就则鲜有人进行研究。但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言:“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拔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王阳明不仅自身的诗文创作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准,且其诗学观念亦对明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如徐渭、徐祯卿、公安派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再者,作为具体历史境遇中的此在个体,王阳明本人集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忽略这种主体的多元特征,必然导致对其哲学思想认识的平面化。

当然,目前学界对阳明诗歌重视不足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以王阳明的诗歌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专著陆续问世,表明学者开始重视王阳明在文学史上的文学地位。当前学界对阳明诗歌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种路向:

第一,对王阳明的诗歌创作进行历时的梳理与研究。在这方面研究最为全面的,当属华建新的专著《王阳明诗歌研究》。全书将王诗分为少年诗、龙泉山诗、大伾山诗等19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王诗进行了细读与分析。此外还涉及到了王阳明的散轶诗、王诗的心学美学精神等内容。除此之外,左东岭的《龙场悟道与王阳明诗歌体貌的转变》以“龙场悟道”为节点,认为此之前阳明诗作呈现出两个特点:凄伤低沉、豪放不羁的感情基调和讲求诗艺的倾向。此后其诗作则有四个特点:因“良知”而有从容平和之心境,故诗作空灵悠闲;因“良知”而有超然物外的情怀,从而养成幽默戏谑的诗风;在心物关系中重视心灵作用,因而山水诗有突出的主观性灵色彩;以圣贤人格、高尚境界为依托直抒胸臆,具备爽朗格调和豪迈气势。武道房的《道学与王阳明诗歌的心路历程》参考黄宗羲、钱绪山等人所谓“王学三变”对王阳明的诗作进行梳理并分为三个阶段。认为阳明从弘治十五年告病归越到正德三年赴龙场构成第一阶段,这时期的《归越诗》、《赴谪诗》等高豁雄豪;龙场、滁阳、南都时期则是第二阶段,此时诗作境界高远、精微渊穆;南赣戡乱、南征思恩、田洲则是第三阶段,此时诗歌沉郁老成、光明俊伟大。秦泗岩的《王阳明成圣贤之路及其诗歌风格的转变》的分期法与武道房相似,认为龙场悟道前阳明之诗空灵寂静、踌躇昂扬;龙场悟道后至起征思恩、田洲之间的诗作淡然洒脱、高远精微;而南征后由于“致良知”学说的日益纯熟,其诗作也呈现宁静精深、沉郁老成的特点。除此之外,部分硕士学位论文如武剑《王阳明诗歌论》、李月杰《王阳明诗歌研究》、朱海峰《王阳明诗歌研究》亦有相关章节是对王阳明诗歌的分期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