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世界》中的集体记忆书写文献综述

 2022-08-19 09:46:35

传记文学中的时代投射

——《lt;昨日的世界gt;:集体记忆中的人性诉求》文献综述

摘要:纵观对茨威格《昨日的世界》研究,现今学者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茨威格政治维度上的欧洲文化观研究;第二、结合改编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对原著复古审美研究;第三、对茨威格自杀之谜的研究。然而,这些学者忽视了传记文学的特性,直接进行文本的外部研究,为此,笔者试图立足文本本身,结合记忆书写与传记文学的论著,来对《昨日的世界》进行内部与外部研究结合的阐述。

关键词:茨威格;传记文学;共同记忆

斯蒂芬·茨威格,一位从未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却蜚声世界文坛,至今仍盛名不衰的奥地利著名作家,他以诗人的姿态登上文学殿堂,却以小说家闻名于世,以卓越的传记作家载入史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茨威格的作品大量翻译成中文。时至今日,中国翻译一位德语作家的作品,就其数量和版本之多而言,茨威格仅次于歌德。

据目前统计,茨威格一生写了六部中短篇小说集,两部长篇小说,十二部传记,三本诗集,七部戏剧,九部散文集,一部回忆录。《昨日的世界》写于1939年至1940年,则是茨威格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散文作品,1944年出版,其时离茨威格在巴西自尽仅有两年。虽然茨威格在当年给朋友的信中说:“处于绝望,我正在写我一生的历史。”但事实上,《昨日的世界》并非是他的自传,因为书中并不是完全书写他自己的生平,而是以自己一生的经历为框架去写他所认识的人物,他所亲身经历的社会政治事件,写他以一个欧洲人的身份感受到的时代及其精神。他废除千篇一律的历史书写方式,融哲理于抒情,发掘人物难以捉摸的内心世界,彰显出庄严的人性、崇高的思想和复杂的情感,著名译者舒昌善评价该书“不是自传,胜似自传,布什回忆录,胜似回忆录”。

就茨威格《昨日的世界》的研究内容、方向与紧密程度来看,当今学者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茨威格在作品中提出的政治、文化观念来为欧洲文化的发展做出促进。如胡凯的《lt;昨日的世界gt;与茨威格的欧洲观念》,在其摘要中提出:“《昨日世界》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自传。茨威格在回顾1881年到1939年欧洲历史的基础上,对欧洲的前途和犹太民族的遭遇做了深入的思考。他强调欧洲的精神团结,主张欧洲各民族在理解和友谊的基础上实现文化交融,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欧洲公民的身份。茨威格的文化欧洲观念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尊重欧洲各民族的个性与差异,着重和谐共存而不强求统一。同时,茨威格也希望犹太人能够通过参与欧洲文化建设,作为新欧洲文化的建构者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通过《昨日世界》解析政治维度的茨威格,分析他对欧洲联合和欧洲文化建设的主张,有助于思考与分析当前欧洲联合进程中暴露出来的如文化认同危机、小众的融入等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第二、结合改编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对《昨日的世界》中复古美学的研究。如朋宇的《lt;布达佩斯大饭店gt;的复古美学》,刘炎可的《lt;布达佩斯大饭店gt;:一场华丽而冒险的童话游戏》。以张婧的《光影中“昨日世界”的重现——lt;布达佩斯大饭店gt;试听语言探析》为例,全文虽然侧重分析《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试听语言,但是在对光影用意进行阐释时,仍然是依据《昨日的世界》:“hellip;hellip;本片堪称幽默喜剧的经典之作,结尾处打出影片受到茨威格著作启发的字幕,让观众感觉到安德森对诠释内容主题的睿智敏感涌动流淌,形式和内容的巧妙契合尽显出安德森熟络的导演风格hellip;hellip;笔者选取对影片中最有特色的摄影构图、场面调度、声音等电影视听元素进行分析论述,看导演如何运用电影视听语言构筑茨威格书中的那个“昨日世界”与它的变迁,以及那个世界里人物丰富的生命情感体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