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8 11:24:49

在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

摘要:当发展核心素养体现立德树人的国家意志时,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起了高度关注。根据新课标要求,说明文教学关键在于通过对信息的提取、处理、分析来培育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当下,信息素养教育在我国虽日益受到重视,但尚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本文通过对说明文教学及信息素养教育现状的整理汇总,提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以说明文为载体,在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的人。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 信息素养教育

  1. 文献综述

(一)说明文教学研究综述

说明文是一种运用极为广泛的文体,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领域中,随着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说明文教学也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

笔者以“说明文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发现自2011年起,相关研究论文发表趋势明显上升。归纳整理如下:

1.说明文概念界定。不少学者对什么是说明,什么是说明文的表述大同小异。《写作大辞典》将“说明”定义为用来介绍或注释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特征、性状、结构、概念、功能、程序等的表达方式。基于此,胡培兴(2012)将“说明文”定义为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张良田(2017)认为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介绍事物、解说事理为基本内容,以清晰表述、精准阐释专业问题为主要特征,以提供专门知识为直接目的的文章。简单地说,说明文就是已知者给未知者讲解专门知识的文章。例如:厨师提供的菜谱,中医开出的药方,厂家提供的说明书,科学家撰写的科普文章hellip;hellip;

2.说明文文体特点。说明文是应用较广的实用文之一,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明确指出:“说明文以lsquo;说明白了rsquo;为成功”。邓彤(2006)认为说明文有其鲜明的特征,具有明显的知识性和实用性,“准确、清楚、有用”是说明文最基本的要素。仇昌蕾(2018)将说明文文体特点概括为知识性、科学性、客观性。其一,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传授知识,具有知识性。其二,作者通过实践、调查研究等进行客观地说明,行文语言反复推敲,力求准确严密,具有科学性。其三,说明文不同于文学性文本,作者秉持客观的态度,用准确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具有客观性。

3.说明文阅读教学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明确列出了与说明文阅读直接相关的要求,主要包括两点:第一,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第二,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除此之外,要求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此条要求表明学生需区分说明和其他表达方式的不同以及理解、学习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申申(2018)仔细分析上述条目后,指出新课标未使用“说明文”的概念,而是将目标指向说明性文章并单列出对科技作品的阅读要求,其目的有两点:第一,提醒教师要将教材中所选录的“说明文”和生活中各类说明性文章联系起来,以点带面,教授实用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能力。第二,区分科技作品和一般说明性文章的阅读要求,准确定位文本体式。王荣生教授(2014)指出,文章的阅读方式是理解,文学的阅读方式是鉴赏。教学说明性文章,应通过对信息的提取、处理、分析来培育和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