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花家舍去:乌托邦理想的产生与幻灭——解读《人面桃花》与《山河入梦》文献综述

 2022-08-18 09:13:01

到花家舍去:乌托邦理想的产生与消亡——解读《人面桃花》与《山河入梦》

摘要:格非潜心思索研究并创作的长篇巨作《江南三部曲》,在沉寂十年后完成并出版。从小说出版至今,对于他的作品的谈论与研究就从未间断过,研究的角度也是各不相同。从女性人物角度着手,研究女性角色对于作品的意义;从小说叙事角度着手,分析叙事艺术与创作手法对小说结构与思想深度的作用;从乌托邦角度着手,探讨小说主题传达的思考;从意象角度着手,打开意象解读小说的大门。众多学者对于江南三部曲的研究,也为后人的思考与解读筑下基础。

关键词:女性角色; 叙事与创作; 乌托邦;意象

一、文献综述

“江南三部曲”是格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酝酿构思,沉潜求素,到2011年终于完成定稿的系列长篇巨作,因此从小说出版至今,对于三部曲的讨论从未间断。而国内学者对于“江南三部曲”的研究角度有以下一些。

一、角度一:女性角色

作为格非转型之作的《江南三部曲》,是他在沉寂将近十年后推出的系列长篇小说。在这三部小说中,格非一改在之前所创作的小说中将女性人物进行欲望化、符号化处理的写作风格,他不再让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仅仅处于男性角色的附庸或是衬托地位,而是将女性人物拉至小说的主体地位上,用他的笔尖描绘着一个个鲜活生动、充满张力的女性角色,塑造了在不同的时代中或盛放或凋零的不同类型的女性人物形象。也正是因为格非对以往的创作风格进行的调整与转变,以及因此而塑造出来的特色鲜明富于探究的一群女性角色,才使得众多的学者在他的《江南三部曲》中发现了一个极其值得研究的角度——女性角色及其衍生话题。

不论是终其一生都在追求那个追不到的“桃花源”的“革命之母”陆秀米,还是怎么逃都逃脱不了密布在其头上与心上的苦楝树阴影的姚佩佩,或是从李秀蓉转变而来的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庞家玉,她们都是“凝结着作者更多的思考”的女性人物,也是小说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人物。通过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分析与研究,可以探寻出作者在她们的身上到底注入了什么样的思考,她们在小说中到底承载了什么样的没有被写明的深意。而通过对格非女性书写的转变的研究,也有助于帮助我们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与乌托邦、与历史、与知识分析命运相连接。

在金丹的《格非“江南三部曲”中的女性书写》一文中,她着重探究了格非女性书写的创作理念,以及“乌托邦”理想与女性书写之间的内在关联,同时还从男性作家“凝视”理论与“女性书写”的关联之中探究格非“女性书写”创作极大的转变,以期挖掘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中女性书写的文本内涵和“江南三部曲”在当代女性书写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历史价值。而王晓燕的《格非“江南三部曲”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则是聚焦了百年中国变迁中三位典型女性形象以及个体命运与历史交织中的人生际遇和精神求索,重点梳理并分析了三部小说中三位女性角色的变化与结局。在王的文章中,她关注到了女性成长历程和悲剧命运,并努力去了解在男性视角下女性探寻桃花源的道路,以此来探究在理想匮乏时代下,格非传达的对乌托邦的理想以及人性的构建、反思和表达。而熊修雨在发表的题为《女性、历史与乌托邦——论格非“江南三部曲”中的女性书写》的期刊论文中,分析了陆秀米,姚佩佩以及庞家玉三位女性形象及各自名誉与“乌托邦”之间的关联,认为格非在三部曲中是用女性来体验历史,探究乌托邦,以及乌托邦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崔华则在他的论文《乌托邦、历史与女性的多重变奏》中从微观的个人层面探寻乌托邦理想在个人身上的投影,并选择女性人物作为切入点,不仅分析了陆秀米、姚佩佩、庞家玉这三位女主人公的形象与命运,同时也关注到了文章中不可缺少的女性配角:喜鹊、翠莲、白小娴、汤碧云、绿珠等的形象与命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