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二学段数学合作—探究式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2-09-06 15:51:02

小学第二学段数学合作—探究式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本综述主要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既肯定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又发现了其存在的不足,希望从不足中寻找到突破口。

关键词: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式学习;评价

一、文献综述

基于本研究课题,笔者在写作之前已阅读有关“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方式”以及“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归纳等梳理工作。下面将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对

合作学习相关研究综述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内通过合作交流已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且具有明确的个体责任的互助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具有互助性、互动性和互补性等特点[1]。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呈现的是一种和谐互动的状态,体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交流。这种学习方式让我们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认知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个性、情感发展的过程。

国外的合作学习研究现状

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在国外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早在几千年前,就有和同伴理解犹太法典的记录。公元前几百年,在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等人的著作中就论述过合作学习的思想。公元 1 世纪时期的古罗马昆体良学派指出:学生们能在互教中受益。16世纪,教育家夸美纽斯也主张过合作学习的思想。他认为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师获取知识,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获取知识。

20 世纪 60 年代,约翰逊兄弟(Johnson,D.W.amp; Johnson,R.T.)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建立了合作学习研究中心,并开始培训教师如何使用合作学习。在 20 世纪 70 年代,约翰逊兄弟论证了合作学习在认知学习、情感方面方面的优势。在 1982 年通过一项“元分析”得出结论:合作学习比竞争和个体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通过研究发现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品质方面有着促进作用。他们认为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学科和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保持学习中的认知感和好奇心的持续兴趣,建立学业的共同责任感和自豪感,让学生能够喜欢学习,愿意为他人进行服务等[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