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关爱品质的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3 09:50:05

小学生关爱品质的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关爱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新课题,研究小学生的关爱品质现状对改进我们的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关爱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立足于不同的视角对关爱教育进行分析,以此促进我国关爱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关爱;关爱品质

一、文献综述

《学会关心:二十一世纪的教育》(LEARNING TO CARE FOR OTHERS——The Aim For the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是1989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报告的总标题。“学会关心”是21世纪教育所致力的目标。这个口号的提出是继70年代初提出的“学会生存”之后,教育观念、伦理观念和教育发展方向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与更新,它标志着世界的发展又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由此可见,小学生关爱意识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巨大的学术意义和社会贡献。教育研究工作者必须要明确小学生关爱教育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教育模式,从而改进小学生关爱教育的培养策略。

一、关爱的定义

何为关爱?“关爱”一词,在当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为关心爱护,英文可翻译为“love and care”。国内外众多的学者也都对其进行了定义。托芙·佩特森(Tove Pettersen)从利他主义、女性主义以及成熟的关怀方面阐述关爱的深层含义,认为关爱是一种为了兼顾双方的利益而产生的关系。[2]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L.霍夫曼(Martin L.Hoffman)认为,关爱是指对爱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创造,主要包括爱的“接受”与“给予”两种过程,即“受爱”与“创爱”。[3]我国学者李超平、喻晓等人在研究组织关爱时,对关爱的概念界定为是注意到他人痛苦, 经过对当前情况评估之后, 对他人痛苦产生共情感受, 最终采取行动帮助他人脱离困境的过程。[4]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关爱的内涵进行了相应的拓展,如关心、关怀、关照、博爱、怜爱......

二、关爱教育的定义

关爱教育,英文翻译为“care and love education”。学者们从本质特征以及内容层次等方面对关爱教育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孟昭兰认为,关爱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以关怀为价值取向,以关爱情感为先导,以关爱品质的形成为目标的情感教育,旨在通过系列的体验性、实践性教育活动,发展个体的关爱能力,形成对人、对事、对己的亲社会态度和人格特征[5],学会对爱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创造、给予和表达,从而优化人际关系,提升精神境界。[6]还有学者认为,关爱教育是一种在学校教育、管理实践中,突出以“爱”这一教育的情感因素为办学理念的现代人本教育。[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