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八百亩地块积善中学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施工组织设计文献综述

 2022-10-25 09:58:36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装配式结构是指构件在加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制,通过机械吊装和一定的连接手段,把零散的预制构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而形成的结构[1]。其优点是质量好、生产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保护环境、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采用装配式结构,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材料在现实建筑节能和结构性能方面的效率,减少现场施工对场地等条件的要求,减少建筑垃圾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建筑功能和结构性能,实现“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发展要求,实现低能耗、低排放的建造过程,促进我国建筑业的整体发展,实现预定的节能减排目标。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是装配式结构中结构整体性能、抗震性能较好且研究与应用较多的一种结构体系。连接方式是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核心技术[2]。

在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施工中,施工需要使用的承重结构,如梯子、梁、墙板等均可以在工厂进行预制,施工时只需对预制构件进行组装即可,从而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可以缩短工期。洪伟鲜分析了目前装配式框架施工的难点主要在于钢筋定位和灌浆套筒,并对目前的装配式框架施工提出了若干建议[3]。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目前国内外应用和研究最多的工业化结构体系之一,其核心部位为梁柱连接节点。连接节点的构造方式及其抗震性能不仅影响装配式结构的施工效率而且直接决定了框架结构整体的抗震表现[4]。

陈威刚,郑七振等分析了目前该结构体系中构件连接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前期系列试验研究成果,将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UHPC用于构件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具有等同现浇、易操作的特点[5]。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可以应用在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和建造中,实现设计、生产、施工和运营维护的一体化。张超研究了BIM技术在装配式结构施工模拟和施工信息反馈中的应用等关键技术,提出了面向预制构件的设计方法,以预制构件库为出发点,选择构件库中的预制构件进行装配设计,形成整体结构BIM模型,再辅以分析复核、碰撞检查等,检查、调整、优化BIM模型,最终形成合理的设计方案,以此BIM模型指导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和装配施工[6]。

谢思昱,郑七振,龙莉波,陈刚通过对UHPC材料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边节点和整浇混凝土框架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装配式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等问题,得出结果使用UHPC材料后浇连接装配式框架节点可以有效缩短钢筋搭接长度,降低施工难度。

[1]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技术教研组. 装配式建筑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1983.

[2]陈子康, 周云, 张季超, 吴从晓.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研究与应用.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2, 34(8).

[3]洪伟鲜.装配框架施工难点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