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守望”留守老人公益话题主题设计文献综述

 2022-03-01 20:00:14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家庭结构的逐渐瓦解、人口流动加快,居民住房条件改善以及民众家庭观念逐渐转变与老人分开居住以及大批青壮年离乡,导致出现了有留守老人的社会现象。留守老人的情感问题也逐步进入了社会公众的视野,子女外出对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状况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精神孤独是留守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对留守老人的情感需求进行探究显得十分必要,“留守老人”的出现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现实问题。

留守老人一般泛指与子女分开居住和无子女的老年人。黄耀明在《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关爱:国内外文化比较》[1]中说道: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关爱的老年养老三个维度中,留守老人的心理关爱研究一直以来是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在 中文期刊网的搜索中,2000—2010年涉及留守老人研究的文章 只有174篇。大多数文章是从医学和生物学角度研究留守老人生理问题或是器质性精神问题的,只有少量学者从社会学视 角探讨了空巢老人的成因、现状及对策。西方社会的社区发展 和社会服务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有 不少成功的做法,尤其在社区为老服务和管理方面积累了比较 丰富和成熟的经验。在文化的视角下对国内外留守老人的心 理关爱进行比较研究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维动画对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来说,既充实了其内涵,也扩大了其外延。新时代二维动画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优势,正好契合了公益广告的诉求需要,为其在公益广告领域中的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对动画运用到公益广告中的作用,白迎春在《动画在公益广告中的作用》[2]中提到: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路盛章曾将说过“公益广告 很注重形式,而动漫恰恰是种新的艺术形式,动漫介入到公益广告中会比实拍广告,还要能发人深省,引起你的兴趣,这是动漫广告所独有的。”笔者认为动画引入公益广告之后,将有以下几个变化:

  1. 表现手法得以大大扩展

动画未引入公益广告之前,公益广告的制作方式较为单一,通常以真人 实景拍摄为主,而动画的加入,极大的丰富了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由于技术的发展,动画公益广告的表现方式、感染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动画所具有幽默、夸张、生动、虚幻等品质,通俗而易于被接受,识别率高,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表现力,。动画的演绎,具有极强的形象性和表现力,简单明了而印象深刻,它极大的扩展了大家的想象力和感染力。

  1. 迅速占领年轻人市场

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3.7亿的青少年中,有80%接触过动画产品。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后的青少年, 几乎都是在动画片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目前,6岁一15岁的中小学生观看动 画片的事件占到了其休闲时间的25%, 89%的高中生和大学生都认为动画片对自 己的确产生了影响。随着00后长大,90 后步入社会,80后步入而立之年,他正日益成为动画的主要消费群体。

  1. 动画的独特性让公益广告效果更突出

首先,动漫天然具有夸张和幽默的特性。公益广告很多是警醒和劝解的广告,难免会严肃了些,而真人实景类的公益广告,让这种严肃性甚至略带压抑,极易让人产生心理排斥。但动漫天然就具备了夸张的天性。其次,动画形象的持久性。公益广告的核心思想是“以宣传社会公德为目的,综合各种技术,提高社会公德”。 而这种提高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 仅仅依靠一个个单个的公益广告很难让 人有持久的印象,这与公益广告核心思 想不符,也势必会造成很大的人力财力 的浪费。标志性人物的刻画以及连续 完整的故事情节都会形成一致性的传播元素与符号,整体效果好,可识别性强。

二维动画是在二维画面上运用手绘塑造出各种形象,并应用于电脑技术合成的动画。陈素英、钟海燕在《二维动画在公益广告中的应用》[3]中说到:其中手绘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因此二维动画的画师往往有着多重身份,即画师、导演、编剧和电脑合成技师于一体。在数字媒体艺术和三维技术被广泛应用的时代,受众对其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开始出现审美疲劳,人们需要在此洪流般的视觉形象中得到片刻歇息,不自觉地想要找寻一片能够让自己感到舒适、轻松的

绿野。而二维动画手绘表现形式的原因,让人无以抗拒地感到亲切、自然、直观 ;二维动画在画风上往往以简单质朴著称,给人一种特有的亲和力和无可比拟的人情味。所以二维动画在发展的长河中没有被洪流吞没,反而得以稳步成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