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印迹”常州文旅图形创意与衍生设计——以常州青果巷为例文献综述

 2022-02-27 22:18:11

文献综述

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老字号所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经营理念,具有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老字号承载着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新时期开展诚信兴商、弘扬商业文明的核心内涵和宝贵财富。

老字号品牌与传统手工艺文化用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增加常州青果巷文化的趣味性,利于传播与扩散,保护传统文化。同时,重新包装老字号品牌和传统手工艺文化,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再寻找图形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借由常州青果巷文化拉近人与城市的关系。

对于文旅融合的意义,王昆欣在《文旅融合发展有效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1]中这样写: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就是保护重要的城市旅游资源。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劳动人民的匠心和智慧的凝结。从旅游资源角度看,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就是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旅游核心竞争力。对市民来说,作为城市的主人,对城市怀有特殊的情感和认同。但由于城市的存续时间往往长于一代人的时间,前人留下的故事、印迹,大多体现在城市的老建筑、老街区之中。通过发展旅游,市民会更关注并了解城市的特色历史文化遗存,这种实物影响能加深市民对城市的认同,并推动代际传承,激发每一代人建设、发展家乡的动力。

常州史称“中吴要辅,八邑名都”,是吴文化、齐梁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青果巷被中国文物界专家谢辰生誉为“江南名士第一巷”,是常州历史文化的缩影,是常州大运河文化带精华段的核心区,也是未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组成部分。

苏刚在《文化IP:引领文旅产业高水平发展——以常州青果巷为例》[2]中这样写:青果巷是常州“运河之魂、名城之窗”,是常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标。需要立足、发掘资源,分析IP的属性与内涵,以此为基础策划推进战略。青果巷运营以原创性、本土化为方向,引入文化新业态,打造全民共享的常州文创产业“旗舰港”,汇聚“老常州、老字号”品牌资源,引入非遗文化、中医文化、地方美食和江南水乡特色的民宿客栈等业态,在“观赏性”之外,加入”体验性”和“社交性”,让游客在不同的区域都浸入一个场景,在高交互与强黏性中,达成文化认同,把IP内容资产变现为街区流量和市场红利。

直播带货、饥饿营销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模式,很多老字号并不擅长。一些老字号沉溺于“闭门造车”,固守传统套路,依靠口口相传,无法在年轻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力。对老字号来说,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触“网”,运用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手段加强推广和营销,把老字号的优势和特点通过互联网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熟知。

张一琪在《时代在变 老字号也要跟着变》[3]一文中写到:只有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老字号,喜欢上老字号,老字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焕发新生机。把创新贯穿到全流程,创新是灵魂,是生存之道。对于老字号来说同样如此,别被老字号的名声所累,认为老字号就不能出新品,不能改变原有的味道或特点。顾客的偏好多种多样,而且不同时代人们的偏好也有所不同,因此老字号应该主动求变,不断在创新中发展。

关于老字号品牌的创新转型,王芳玲在《老字号如何“倚老卖新”》[4]中说:在大众消费时代,原来主打高端的老字号品牌只有积极主动拥抱大众消费,才有出路和生路。老字号品牌一旦转型大众消费,比一般品牌或更具竞争优势,因为老字号自带雄厚的文化底蕴和品牌特色,给消费者以天然的信任感。创新个性表达,抓住情感共鸣是部分老字号重获消费者青睐的另一重要“法宝”。 再老也要有新特色,再新也不能丢了老味道,既打得了“网红牌”,也打得出“经典牌”,既讲得出新故事,也守得住“老招牌”,才是老字号赓续传承之必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