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琴桌的设计与实践文献综述

 2022-07-31 02:07

古琴琴桌的设计与实践

摘要: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古琴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所说的琴桌,指专供抚琴所使用的桌子,不包括被俗称为“琴桌”的条桌。琴桌作为参与古琴共振系统的家具,对古琴演奏有着重要影响。在古琴文化不断复兴与发展的今天,消费者需要一款兼具功能与美观的琴桌配合练习与演奏,改善古琴的音质,同时满足古朴雅致的审美需求。本文分析琴桌在演奏中对古琴声音的影响,研究古今琴桌的材料及结构,融入传统明清家具的设计元素,实现古琴琴桌的创新设计。

关键词:古琴;琴桌;明清家具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古琴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于中国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东方艺术审美的重要典范。随着古琴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古琴音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琴桌作为参与古琴共振系统的家具,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共鸣箱结构,对古琴演奏声音的展现有着重要影响。在古琴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消费者需要一款兼具功能与美观的琴桌配合练习与演奏,提高古琴的音质,同时满足古朴雅致的审美需求。如今市面上常见的琴桌,通常缺少设计,没有考虑到琴桌共鸣对古琴声音的影响,琴桌的尺寸对演奏的影响等因素。基于此,设计一款兼具功能与美观的琴桌,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

2.1琴桌的共鸣

古琴在声学结构上有五个系统,分别为:振动系统、激励系统、传导系统、共鸣系统及调控系统。作为弹拨乐器,古琴从琴弦开始振动发声,木质的雁足在一定范围内也起到了声音传导的作用,将声音传导给琴桌,而带有共鸣箱的琴桌又对声音起到了反射作用,因而琴桌参与了古琴的共鸣,甚至可以说是是古琴的重要部分。琴桌的共鸣箱即是桌面板有上下两层,两层面板间中空,形成共鸣箱。宋代赵佶的《听琴图》是中国出现带共鸣箱琴桌的最早图像记载,图中琴桌的形体不大,仅容一琴,较为文雅,桌面下饰有雕花围板。而宋琴因为较为扁阔,所以琴桌的共鸣箱较宽,可见古琴的制式对琴桌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格古要论》、《考盘余事》、《长物志》及《遵生八笺》等书中都曾记载先人制作带有共鸣箱体的琴桌的范例,后来更有人使用空心琴砖,来改善古琴的音质与音量。

2.2琴桌的选材

琴桌的主要功用是与琴腔产生共鸣而对琴音进行传播,而共鸣所产生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琴桌的材质。对于乐器来说,共鸣箱对使用的材料有特殊要求,一般用泡桐等制成,其要求纹理通直、年轮宽度适当、无节疤和裂纹等缺陷,因而出材率极低。而琴桌的选材自古以来推崇使用硬材,甚至使用石材。曹昭的《格古要论·古琴论》中写道:“桌面郭公砖最佳,玛瑙石、南阳石、永石者尤好。”郭公砖、玛瑙石、南阳石、永石都是制作琴桌桌面较好的材料,郭公砖是一种空心墓砖,更容易取得共鸣,而且会使声音更加悦耳;玛瑙石和南阳石都是质地坚硬且致密细腻的石料;永石是指永州的石案,在今湖南地区,这一类石案效果很好但必须在一寸半以上,若是太薄也达不到效果。质地坚硬的石案不仅可以很好得传播琴音,还可以使声音变得更加悦耳,是制作琴桌最好的材料。南宋赵希鹄的《洞天清录·古琴辨》中也有记录,认为琴桌“宜石面为第一,次用硬木”,而且若是“厚着为面,再三加灰漆亦令厚,四脚令壮,更平,不假堌扱,则与石案无异。”要考虑与琴音的共鸣效果,硬木是仅次于石面的,由于木材结构疏密的差异,硬木质密,不吸音或者吸音量比较微小,不会影响琴音的传播。木质的琴面必须在两寸以上,越厚越好,然后需要用胶合再涂上很厚得灰漆,这样可以改善它的吸音效果。若果有大拓、大枣木,此二者质地坚硬可以不用胶合,直接用漆合之,就可以达到石面的效果。此外,还有琴桌在双层面板之间安装铜丝弹簧,以期增强音色效果,拍其桌面会有嗡嗡声,然而王世襄认为这会影响古琴原本的声音,未必对古琴的音色起到好的影响。相对于古琴制作的阴阳材质的严格区别,琴桌材质的选择则更为简单,只要适于琴音的共鸣和传导的木材都可以制作琴桌。当然,木质越硬越好。

2.3琴桌的造型尺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