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家浜文化的城市家具设计 ——以马家浜遗址公园为例文献综述

 2022-02-14 09:02

全文总字数:8344字

  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考古遗址公园是历史发展的沉淀,通过对马家浜考古遗址公园内城市家具的再设计,分析公园内城市家具的设计现状,总结考古遗址公园的历史和发展趋向,更好地实现古为今用。

2、研究意义

游憩是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个重要功能,公共性、休闲性是考古遗址公园的显著特征,城市家具在考古遗址公园中承担了重要角色。然而,在实际建设中,城市家具往往不受重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结果甚少。本文希望通过对考古遗址公园内的城市家具系统、全面的研究,突出城市家具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弥补该方面研究不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中国对古物和古迹的研究与保护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清代陕西巡抚毕沅在《关中胜迹图志》中就曾写道“令各守土者,即其邱陇茔兆,料量四至,先定封域,安立界石,并筑券墙,墙外各拓余地,守陵人照户给单,资其口食,春秋享祀,互相稽核,庶古迹不就湮芜。”要求划封域,立界石,设专人保护管理古迹,以达到古迹不被湮没的目的。总的来说,古代对遗物和遗迹的保护根据历代统治者重视程度不同而有差别,但未形成系统的概念。

遗址保护的概念起源于于十六世纪的欧洲,伴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兴起而产生。意大利作为西方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其遗产保护的理念、技术和法律法规都走在世界前列。[[1]]2012年,意大利国家文化遗产与活动部发布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活化利用指南》是迄今为止意大利对考古遗址公园最系统性的阐述。《指南》考虑了公园与自然、地质、类型学、遗迹现状等不同地形要素所体现的联系,将遗址公园分为两类:一是“边界连贯的公园”(parchi a perimetrazione unitaria),指在公园广阔的面域中,经历或多或少的变迁和历史叠加,并形成了可被围合的一片区域;二是“线性公园”(parchi a rete),由若干散布在城市或乡野的独立区块构成,每区块面积有限,但数量众多。在遗址公园的规划与设计方面,《指南》采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景观,将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等的保护与利用列入考古遗址公园的范畴。同时,《指南》也将应用于历史建筑的“最小化干预”推广到了考古遗址公园的整体环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