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背景下的苗族民宿中基于丹寨蜡染的灯具设计文献综述

 2022-01-09 21:35:14

全文总字数:4162字

乡村旅游背景下的苗族民宿中基于丹寨蜡染的灯具设计文献综述

  1. 设计背景

我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其漫长的演化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和繁衍出多样的民族文化,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各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贵州省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富集的区域,苗族蜡染艺术是其最具地域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在2006年5月20日,贵州蜡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其中丹寨蜡染因其纹样的丰富变化和造型的大胆简练,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新的历史时期,苗族蜡染技艺正处于一个“传承与创新、融合与排斥、民族化与国际化”多向发展阶段。因此,如何突破传统蜡染艺术自身的局限性,彰显其独特而富于魅力的艺术文化特色,为其在工业化背景下取得“一席之地”,并为人们所认同与喜爱,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1]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体现了对乡村振兴的重视,也为乡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为生态旅游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旅游业是农村地区实现产业振兴的关键驱动力,能够进一步带动诸如住宿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泛旅游产业集群。[3]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结合了当地人文、生活资源以及自然环境的特色民宿出现,并通过打造具有“地方认同感”的居住环境,营造良好的居住氛围以吸引旅客入住,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代表的苗族文化旅游地也不例外。

  1. 设计目的与意义

从“地方认同”理论来看,一个陌生的地方能吸引未来人口居住的根本在于建立“地方认同”。基于该理念,无论是设计还是经营方面,都应该将民宿打造成一个能充分聚集地域优势文化的展示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对当地文化的保留度和还原度越高越好。[4]但多数贵州苗族乡村旅游地周边的民宿未经过设计,稍有设计的也只是将传统文化艺术符号和艺术品生硬地挪移堆砌,甚至还有与环境不符的过于现代化的设计,尤其是作为室内环境构成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照明灯具。通过将丹寨蜡染元素应用到灯具设计中旨在拓宽丹寨蜡染的应用领域,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苗寨旅游周边民宿室内设计的协调性,使其真正地融入到居住者的感官体验中,另一方面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1. 国内外对丹寨蜡染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国内对丹寨蜡染的文献研究较多,大都是分析其图案来源、手工技艺、文化内涵等相关内容,而以蜡染元素进行再设计的应用研究较少。其中以贺琛(2006)《苗族蜡染》为代表,书中详细地说明了不同地区的蜡染技法,包括画蜡手法、材料工具、构图特点等,向大众较全面详细地展示了苗族蜡染。[5]而将蜡染元素应用到产品设计中的文献目前主要有杜妍洁、丁雯的《蜡染工艺在植鞣革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6],进行了植鞣革表面蜡染工艺实验,提出符合现代审美与功能需求,并实现传统工艺传承的产品创新方法;董斌等人的《蜡染在当代国风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7]、牟建彩的《蜡染工艺艺术元素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8]等大都将丹寨蜡染应用到服装设计中的研究;在灯具设计中的研究有陆菲兰《贵州民间元素在灯具设计中的应用》,其运用苗族蜡染纹样对小夜灯进行设计,丰富了灯具设计元素的种类;张娜的《丹寨苗族蜡染元素在室内灯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中,进行了技法的活化,用吊染技艺通过多层叠加的蓝色渐变效果凸显出了蜡染的艺术美感。

国外对蜡染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非洲爪哇地区较为古老与复杂的蜡染工艺的探究,中国蜡染也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的兴趣,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苗族调查报告》书中分章节介绍了苗族蜡染的绘制以及染料种植等;美国学者Karla De Ketelaere等人的《Iacute;ndigo azul: tejidos Miao y Dong = Indigo blue: fabrics of the Miao and the Dong》[9]对贵州苗族和侗族的蜡染织物的图案、工艺进行了分析和鉴赏,以及Cunningham Anthony B等人的《Island blues: indigenous knowledge of indigo-yielding plant species used by Hainan Miao and Li dyers on Hainan Island, China.》[10]对海南岛地区苗族和黎族人民的蜡染染料及工艺进行了介绍,Jenny Balfour Paul在其著作《Indigo》中提到了中国西南地区的苗族蜡染工艺。而在对蜡染的应用上,Joop Ave等人所著的《Grand Batik Interiors》中具有开创性地将蜡染元素应用到室内设计中,并做出了较多的尝试,拓宽了古老蜡染艺术在现代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1. 贵州苗族乡村旅游背景下的民宿特点

发展迅速空间巨大

依托贵州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及各种鼓励乡村民宿发展政策的有效实施,贵州乡村民宿产业迈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仅2018年上半年,包括乡村民宿在内的贵州民宿行业成交量同比增长470%。[10]从区域位置分析,贵州乡村民宿主要集中分布在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镇远以及黎平,黔南荔波,贵阳青岩古镇,铜仁梵净山,黔西南兴义万峰林等地,其中西江千户苗寨作为世界最大苗族聚居村寨,实践探索得出独有的“西江模式”,“以民族文化之魂塑造旅游品牌”作为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充分展示了苗族民族风情,具备较高的旅游发展水平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