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印象》——坦培拉与岩彩画在壁画设计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2-01-04 09:01

全文总字数:3008字

南京·印象——文献综述

  1. 引言

本课题以我对南京的印象为依托,以东方岩彩画与西方的坦培拉绘画这两种不同绘画方式来进行创作。中西方在原始阶段的绘画有其相似之处,尤其体现在材料方面。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大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倾向,特别体现在追求的精神上。以此作研究的目的是探求中国的岩彩画与西方的坦培拉绘画的异同。从使用的原料,运用的工具、技法到表现方式。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在艺术创作中有所体现,中国人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而西方则追求理性与科学。这二者具有很明显的不同,岩彩画和坦培拉分别作为中西方初始阶段的绘画艺术,为之后的艺术创作模式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对这两种绘画技法有更深入的把握,还是一种更加深入了解中西方艺术发展差异的重要途径。

  1. 课题国内外发展状况:

岩彩

国内: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艺术家们开始接触到国外众多流行的绘画形式,艺术家开始对于从民族文化传统艺术中寻求灵感,由此促进了对中国岩彩画的复兴。尤其是在一批留学日本归国后的艺术家们的研究宣传之下,岩彩画在中国开始重生。目前,关于岩彩画的著述很多,有王雄飞的《关于岩彩画的问题》、《岩彩画的传承与创新》、马文西《中日岩彩画教育现状与发展》、吕子杨《岩彩画教室》等。已出版的画集有胡明哲《东方岩彩绘画》,茹峰《东方岩彩创作工坊》等。

国外:在国外岩彩画发展的较好的国家为日本,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发展的都较为全面与深入。中国唐朝是岩彩画的发展顶峰时期,在此时期传入日本,并在日本被发扬光大。日本依托国家科技的先进对于岩彩颜料的研究做出巨大贡献,体现在对岩彩颗粒的分类,岩彩的颜色与岩彩的使用工具等的发明创造上。在创作方面,日本岩彩画在继承中国传统岩彩画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的构图与形式,并始终保持着日本民族的传统,深深的体现着日本的民族文化。重要作品有东山魁夷的《白月光》、平山郁夫的《黄河》、加山又造的《冬》、高山辰雄的《夕阳山水》等。

坦培拉

国外:坦培拉也称蛋彩画,在西方美术史产生并发展于三世纪至十五世纪。后由于油画的兴起而衰落。在二十世纪后重新兴起并发展。坦培拉绘画在西方发展较为成熟,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技法在二十世纪后重新获得重视,对于其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对于此的缺点研究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国内:一些重要的人物如刘孔喜等人对西方美术的发展以及材料技法的研究通过著书等方式给大众带来更多对坦培拉绘画的认知。但总体来说,国内对坦培拉绘画的研究也是属于小众的范畴,对此的研究并不多,开设此课程的院校也较少,大多依赖于研修班。一些著述有刘孔喜的《坦培拉绘画技法与教学》《坦培拉绘画艺术研究》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