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滁河蒿子圩蓄滞洪区韧性景观设计(5)文献综述

 2021-10-18 21:59:35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如环境退化、气候变化等都涉及生态,而其中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增强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看海"成为常态,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呈现增多趋势,导致区域极端降水和洪涝事件频发,尤其城市化地区较其它地区更为严重。

近年来我国城市洪涝广发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灾害损失,成为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蓄滞洪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蓄滞洪区是江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御流域洪水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如何合理规划蓄滞洪区成为逐渐成为政府、学者以及人民群众的焦点。

面对不断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以及日益加剧的不确定性,当前蓄洪区防洪安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学者们对蓄滞洪区设计的思路也逐渐从微观层面扩展到宏观领域,不再只是单一的防治,综合各方面社会需求,从宏观上加强蓄滞洪区与当地生态的联结。

其中近年来新兴的防洪减灾思路是对洪水灾害风险进行管理,调整人与水的关系,由防御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防治转利用。

蓄滞洪区由于自身存在的景观要素,拥有着可被改造为生产性景观的巨大潜质。

中华民族自古就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蓄洪区建设亦自古有之,依天然水量分布和其他地理条件,在黄河、长江、淮河、海河沿岸均曾有蓄洪区安排。

这些蓄滞洪区为流域防洪减灾做出了巨大贡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