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休闲功能的珍珠泉东景区登山步道绿化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2022-08-03 02:08

文献综述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随着大量建筑物不断在城市中“生长”的同时,城市公园也同时发展和完善着。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和休闲活动的增多,对于城市公园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一些可以改进的点,而作为公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不可避免的随着人们的要求以及行业的新思潮而进一步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态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道路系统在设计时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最基本的交通需求。设计时应在美学层次、安全性、人性化和生态方面综合考虑以求进一步的提高,并且与道路周围的空间、地形、构筑物等联系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综合考虑。

  1. 国内现状

我国山地风景区尤其是山岳风景的认识和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著有大量的文献和诗歌。最早的诗歌集《诗经》收录不少描写山岳的篇章。《山海经》、《禹贡》、《管子》、《水经注》等早期的古籍也对山岳有过详细的记载和描写。

唐宋时期不仅在名山观赏、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均达到很高的水平。其中最有代表的人物是宋代沈括和明代的徐霞客。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流水对地形的侵蚀作用,己经有了正确的认识。徐霞客写的徐霞客游记不仅研究名山大川的美学特征,而且探求其科学成因,堪称我国名山科学的奠基人。

1995年,郑忻编著的《苏南名山建筑》,从物质形态以及影响物质形态的文化与

观念这两大方面出发,来整体研究苏南名山空间类型结构,其中将“路径”作为单独的一节,论述路径的作用和与建筑群之间的连接关系。

2001年,何平立编著的《崇山理念与中国文化》,是一部研究山岳理念与中国文

化关系的专著,全书从文化学高度论述古代山岳崇拜理念的产生、发展及演变,揭示出山岳崇拜理念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建筑民俗等文化中的发展轨迹,探索其的精神实质和意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