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虎丘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更新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2-07-20 02:07

{title}{title}

课题名称:苏州虎丘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研究

前 言

课题以苏州虎丘地区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文献查找、资料采集、实地调研等方式,从街区历史文脉、周边环境、建筑风貌、空间格局、民俗文化、现状使用等方面,对虎丘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原有空间格局、民居风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加入新的文化景观元素,探索合理有效的更新改造方式,保留历史文化街区本身的民俗风貌、历史记忆,同时提升场地的适用性,完善其作为城市空间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功能。

研究以更新保护为主要研究目的和设计思路,以虎丘地区原有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和参照。基于虎丘历史文化街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虎丘风景名胜区周边区块,首先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改造理论和案例的研究,明确虎丘街区规划设计可以借鉴的理论、案例及改造方向;其次,对虎丘街区地块进行现状调研,分析场地现状所具有的优势资源和具备保留价值的建筑、道路、特色材质等,提炼场地所原有的环境资源、建筑风貌、空间格局、街道文化元素;同时客观分析场地现状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指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在对以上内容进行调研及采集后,结合城市更新、历史街区保护等设计理论,确定街道更新目标、设计主题及改造方向;最终结合设计主题,提出虎丘历史街区更新的方法与策略,对街区原有的街道基址、建筑、元素等进行有机更新,使设计地块能够在保持古街风貌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街区的使用性、宜居性和当地居民的幸福度。

关键词:虎丘 历史街区 更新改造

目 录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

1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

1

-

1.2 研究对象及意义 ..-

2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

-

2.1 相关概念 ..-

4

-

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

4

-

2.3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

6

-

3 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相关理论 ..-

8

-

3.1 城市更新概念 ..-

8

-

3.2 有机更新理论及其起源与发展 .. -

8

-

3.3 案例 ..-

9

-

4 虎丘历史文化街区调研设计内容 .. -

10

-

4.1 前期调研分析 ..-

10

-

4.1.1 虎丘历史文化街区概述 .. -

10

-

4.1.2 周边环境资源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 -

10

-

4.1.3 建筑风貌及空间格局分析 .. -

11

-

4.1.4 民俗文化调查研究 ..-

12

-

4.1.5 现状街道居住状况 ..-

12

-

5 相关案例研究 ..-

12

-

4.3 基本设计策略 ..-

13

-

4.3.1 空间格局演变 .. -

13

-

4.3.2 建筑保留与局部更新设计 .. -

13

-

4.3.3 历史文化元素提炼 .. -

14

-

结 论 .. -

15

-

参考文献 .. -

16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位于苏州城北的虎丘是苏州旅游景点标志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相传吴王夫差曾葬其父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现,因此得名“虎丘”。而除了历史传说,虎丘山顶的云岩寺塔、剑池,山麓的拥翠山庄等,在苏州乃至中国文化历史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苏州规划改造过程中,虎丘地区一直以来都凭借虎丘山的风景资源,作为“风景名胜区”进行规划、及文化、旅游业的开发和利用。而虎丘的街区作为该地区历史文化的另一个载体和继承,在过去的很多年中,却受到了忽视,以至于谈及虎丘部分街道,附近居民甚至以“脏、乱、差”作为标签。

自上世纪 80 年代起,虎丘风景名胜区开始逐步进行规划和建设,先后建成万景山庄、虎丘西溪环翠景区、南入口景区,并且恢复了塔影园(顾苓园)、一榭园(古代为薛雪别业)等历史景点,至2005年全部景区基本完成竣工向市民开放。并且指出虎阜桥至山塘街万年桥段,均划入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对祠堂、宅地、园林、会馆、寺庙等名胜进行风貌保护。在当时的规划设计中,也对建筑风貌提出了详细的设计指导:“建筑檐口错落有致,街景协调而有变化,单体建筑无论开间、层高、色彩等都参考苏州传统商业建筑的尺度和比例。”在材质和素材上提出“建筑立面突出传统木构架、木装修的特征,油。建筑外貌力求小体量、多变化,亲近宜人,建筑造型与七里山塘的传统风貌保持协调一致。”而根据现状建设状况来看,除了新规划建设的商业区域发展较为可观外,传统街道住宅区尤其是虎丘景区南门出口处街道,由于随着新城建设的发展,及老城区的更新发展的延后,传统民居难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而显得过于狭小和逼仄,许多传统民居一层仅有几十平米的生活空间,生活设施也较为落后,难以适应现代生活,大多数原住居民已经搬迁至周边小区,或居住环境较好的地区。现在居住在虎丘老街民居中的居民,很多都是来苏州打工的外来人口,普遍生活水平较低,很多都是举家租住在此。过密的民居和由于缺乏管理控制而出现的各色小摊,使原本尺度就较为狭窄的民居街坊显得更为拥挤和杂乱,

根据上述状况,项目希望通过对虎丘地区的研究和探索,提出适合现状街区改造发展的改造方针和策略,以求提高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和宜居水平,发扬和传承虎丘地区原有的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

研究对象及意义

在过去的改造建设中,大部分城市街区改造项目都立足于通过商业、旅游开发,希望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旅游效益,而相对来说较少地关注改造地块原有的产业文化、居民的去留、生活体验、搬迁拆迁所带来的职业、生活方式的转变等。本课题希望通过探索新的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的方式,在不破坏原有街道尺度、空间的基础上,将虎丘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究与改造对象,对当地文化、风貌、民居特色等进行探索,结合城市街道改造、有机更新等理论与实践,在人性与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还原一个有活力的、富有城市记忆的、宜居的虎丘历史街区。而区别于传统商业主导的规划设计指向。

根据虎丘街道管理处数据统计,现下属虎丘社区居住人口约有居民户3200户,人口9600人(其中外来人员8000多人),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发展较为突出,以婚纱礼服、相框饰品、摄影器材商铺为主要商业模式,也是当地住户主要从事行业。虎丘婚纱一条街已成为虎丘地域除风景名胜区的另一张名片,而在规划商业区之外的地段,却存在着许多老旧的民居和未更新的街道,希望通过对该地块的分析和理解、更新与改造,能够将虎丘街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设计,对其元素、风格、建筑、空间进行统一、完整的改造。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当地收入水平和居住条件,另一方面,也提升整个虎丘区域的景观品质和居住环境。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起,城市遗产保护逐渐受到了规划设计者的关注与重视。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黄勇的《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实践评书及启示》一文中,提到国外的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主要经历了“单体建筑—历史街区—整个街区区域环境—城市历史保护区”的发展过程”。1964年在《威尼斯宪章》中,规划设计者初步形成对历史完整性和历史性的认识;1976年《内罗毕建议》,提出进一步明确和加快对历史城镇与街区的保护,直到1987年《华盛顿宪章》强调对历史城镇及城区的保护,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保护体系

城市更新概念的提出起源于二十世纪工业革命后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聚集,城市人口膨胀,工商业过度繁荣,城市某一部分出现了退化,如城市结构极不平衡,城市内部环境恶化等等。“城市更新”当时通常用来特指20世纪中叶发生在欧美国家的大规模改造,针对城市中陈旧、衰退的地区,以大规模推倒重建为主要手段。ensp; 受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城市政策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更新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变化。人们认识到,城市与人体一样,也是一个有生命的集合体,有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它有新生、成长、发展、成熟、更新或没落以至消亡。而城市更新的效益就是在尽量延缓都市的生命,适时的挽救都市的退化,创造都市的新生机。从广义上说,城市更新是在原有土地基础上的自我完善,将城市不适合现代机能的部分做有计划的改善,它并没有开发新的土地资源,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途径。[10]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始于1986年,但直到2012年,有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文献数量才开始激增。“历史文化街区”其前身为1986年提出的“历史文化保护区”。2002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所谓“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ensp;义的城镇、街道、村庄。ensp;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起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送审稿)》中,将“历史文化街区”定义为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其中,前者指代了城镇和乡村环境中的特定区域,而后者则特指城镇环境中的某一特定区域,且前者的规模大于后者。2012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12)的发布,使“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等成为我国名城保护体系“中观层面的规范用语。其中,“历史地区”的范畴最广、包含内容最多,其他概念都内含于“历史地区”之中;“历史文化街区”又内含于“历史地段”之中,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我国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主要经历了从单体建筑保护发展到历史街区的整体规划保护的过程。其主导思想一是将历史文物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相结合,突出城市风景色;二是从历史文物的单纯保护向有机更新与利用的大方向转变,使历史文物能走下展台,融入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成为文物保护的主流。近年来,国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随着人们保护观念的增强而不断发展,更加注重历史街区的成片保护;并由关注古建筑保护到对包括居住、产业等近代建筑的保护。

而对于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所存在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旅游缺乏互动,仅将历史文化街区看作是旅游资源,而将保护看作为开发旅游的手段,破坏了历史文化街区的生的历史韵味。李谷兰(2012)将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处理方式简单,破坏了街区原有的特色;整体环境质量严重恶化;街区内基础设施缺乏;功能分区不明晰。ensp;李勤(2013)则指出: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的矛盾、保护与发展问题之间的矛盾以及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是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ensp;刘ensp;春凯(2012)认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既有认识上的局限;也有功利主义、商业利益的驱使,还有地域文化、传统社会网络、公众参与制度的缺失,以及调查研究的不足与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相关理论

城市更新概念

3.1.1 城市有机更新定义

城市有机更新,是对城市中已不适应一体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改建,使之重新发展繁荣。主要包括对建筑物等客观存在实体的改造,以及对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

3.1.2 城市有机更新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更新概念的提出起源于二十世纪工业革命后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聚集,城市人口膨胀,工商业过度繁荣,城市某一部分出现了退化,如城市结构极不平衡,城市内部环境恶化等等。“城市更新”当时通常用来特指20世纪中叶发生在欧美国家的大规模改造,针对城市中陈旧、衰退的地区,以大规模推倒重建为主要手段。ensp; 受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城市政策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更新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变化。人们认识到,城市与人体一样,也是一个有生命的集合体,有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它有新生、成长、发展、成熟、更新或没落以至消亡。而城市更新的效益就是在尽量延缓都市的生命,适时的挽救都市的退化,创造都市的新生机。从广义上说,城市更新是在原有土地基础上的自我完善,将城市不适合现代机能的部分做有计划的改善,它并没有开发新的土地资源,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途径。

有机更新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城市经历了1980年代的飞速发展后,很多城市问题开始显现,譬如历史街区的特色与地方文化在城市改造中的快速消失。吴良镛从城市的“保护与发展”角度,在1990年代初提出了城市“有机更新”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它是针对城市历史环境的更新,但这个概念比较强调城市物质环境,而对与其相关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涉及较少。进入2000年以来,学者们开始注重城市建设的综合性与整体性,很多文章也给出对“城市更新”新的理解,譬如:张平宇的“城市再生”、吴晨的“城市复兴”、于今的“城市更新”等(李伦亮,2004;李瑞,冰河,2006;吴良镛,2005;于今,2007;张更立,2004;张平宇,2004)。

虎丘历史文化街区调研设计内容

前期调研分析

虎丘历史文化街区概述

虎丘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北虎丘山风景区周边,靠近著名景区虎丘山、山塘历史文化街区、省级文保单位——五人墓和玉涵堂等十几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是由虎阜路、虎丘路、虎丘西路、山塘街部分路段街区组成,其中山塘街路段近年随着开发改造已经于2012年初步竣工。根据历年规划,虎丘周边地区按照“世界级文化遗产展示及旅游目的地”、“长三角顶级商务休闲胜地”、“新苏式生活的体验区”规划定位。按照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虎丘地区在充分挖掘历史上虎丘、山塘地区书院文化、民俗文化、花文化、寺院文化等内涵的同时,有着“绿楔入城、轴带相连、一心多片、多面望山”的规划布局。

虎丘还是苏州民间集会的重要场所,根据吴地“三市三节”的历史,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每年春季都举办艺术花会,展出牡丹、郁金香、比利时杜鹃、百合等大批名贵花卉十七余万盆,数百个品种;秋季举办民俗风情浓郁的民俗庙会,展演南北交融的民俗节目,一年两会已成为苏州特色旅游项目中的热点节目。景区还在二零零四年春节推出了春节特色花展,主展催花牡丹,随着景区灯光亮化工程的顺利竣工,景区还将推出中秋赏月灯会等特色游览活动。

规划理念

参考文献

  1. 王勇,石亚灵. 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与实践评述及启示[J]重庆大学,2015.
  2. 国外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09.
  3. 王雪伦.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J].2010.04.
  4. 城市更新理念与中国现实[D].东南大学,2017.
  5. 陈哲怡.基于城市文脉导向下的城市更新设计方法探究ensp;——以上海市南京西路2040概念城市更新设计为例[J]2018.08.
  6. 梅晓红等.虎丘周边地区综合改造规划.[J].江苏城市规划.2012(01):11-14.
  7. 张曦,葛新.历史街区的生活方式保护与文化传承——看苏州古街坊改造[J].规划师,2003(06)
  8. 王雨村.从“桐芳巷”到“新天地”——谈苏州历史街区保护对策[J].规划师,2003,06
  9. 阮仪三、刘浩著,姑苏新续—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0. 阮仪三.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2006(03):49-55.

[7]杨忠伟、严剀.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古城第16号街坊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16):230-232.

[8]王宾.虎丘志总集[M].1992.

[9]王松仪.历史街区保护性城市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

[10]黄梦娇.苏州古城传统街区保护性城市设计的叙事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18.6.

[11]袁泉、张炯.历史环境中更新建筑研究——以苏州五片历史街区为例.[J].华中建筑.2009.11.

[12]王子强.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设计初探——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J]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2012:1612-1617

[13]Zhang Jihong,A Trend Based Approach to Planning——An Introduction to the Land Use Adjustment Plan in Nanmen District,Suzhou,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城市规划(英文版),1991,01.

[14]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System Of Recreation Business District -A Case of Suzhou City[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4,04

资料编号:[84677]

课题名称:苏州虎丘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研究

前 言

课题以苏州虎丘地区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文献查找、资料采集、实地调研等方式,从街区历史文脉、周边环境、建筑风貌、空间格局、民俗文化、现状使用等方面,对虎丘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原有空间格局、民居风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加入新的文化景观元素,探索合理有效的更新改造方式,保留历史文化街区本身的民俗风貌、历史记忆,同时提升场地的适用性,完善其作为城市空间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功能。

研究以更新保护为主要研究目的和设计思路,以虎丘地区原有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和参照。基于虎丘历史文化街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虎丘风景名胜区周边区块,首先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改造理论和案例的研究,明确虎丘街区规划设计可以借鉴的理论、案例及改造方向;其次,对虎丘街区地块进行现状调研,分析场地现状所具有的优势资源和具备保留价值的建筑、道路、特色材质等,提炼场地所原有的环境资源、建筑风貌、空间格局、街道文化元素;同时客观分析场地现状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指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在对以上内容进行调研及采集后,结合城市更新、历史街区保护等设计理论,确定街道更新目标、设计主题及改造方向;最终结合设计主题,提出虎丘历史街区更新的方法与策略,对街区原有的街道基址、建筑、元素等进行有机更新,使设计地块能够在保持古街风貌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街区的使用性、宜居性和当地居民的幸福度。

关键词:虎丘 历史街区 更新改造

目 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