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2022-06-20 23:32:55

城市绿地景观设计综述

摘要: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既加强了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缓解工业化背景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为城市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又为动植物提供生存场所,改善了城市的生境,是营造生态城市的基本组成要素。自19世纪末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兴起以来,景观设计师们一直致力于在保护自然生态与改造间寻求平衡,达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21世纪以来,城市绿地景观的设计不再单纯追求环境保护,而是将生态学理念与人性化的设计相结合,运用集约化的设计手法,创造复合多功能的空间,达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1]

关键词:城市绿地 人性化景观 通用设计 公共空间

  1. 城市绿地的概念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英国的公共开敞空间的定义为:“所有具有确定的及不受限制的公共通路并能用开敞空间等级制度加以分类而不论其所有权如何的公共公园、共有地、杂草丛生的荒地以及林地”[2];美国将开敞空间定义为:“城市内一些保持着自然景观的地域,或者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也就是游憩地、保护地、风景区或者为调节城市建设而预留下来的土地,城市中尚未建设的土地并不都是开敞空间,城市绿地具有:娱乐价值、自然资源保护价值、历史文化价值、风景价值”[3]

二、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国内外研究历程及案例

1.国外研究概况:

(1)19世界末20世纪初,欧洲“城市公园运动”开启了现代城市景观科学研究,这一阶段的景观设计师提倡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和景观的保护,发展都市绿地公园系统,为工业社会的“冲突和紧张”创造理想的放松环境,代表人物:劳·欧姆斯特德与查尔斯·艾略特合作的波士顿公园系统,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利用200-1500英尺宽的带状绿化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为城市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公共娱乐休闲设施。他的儿子小欧姆斯特德和卡尔弗特·沃克斯构思用公园道或其他线性方式来连接城市公园,或者将公园延伸到附近的社区中,从而增加附近居民进入公园的机会。[4]这些理念实践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人类对自然的本能呼唤,城市绿地在城市中的空间布局和一些尊重自然的设计,这个时期的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从绿地结构的系统性、绿地属性的自然性、绿地功能的游憩性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认同,城市绿地研究处于理论和方法的形成阶段。

(2)20世纪40-70年代,美国最先兴起“城市美化运动”以改善城市内脏、乱、差的现象,通过城市内绿地和公园的建设,提升城市环境形象。二战后,新的公共建设促使众多的建筑师与艺术家加入景观设计行列,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紧密结合。代表人物及作品:劳伦斯·哈普林设计的一系列城市开放空间,例如西雅图高速路公园、波特兰系列广场等,通过巨大的水瀑、粗糙的混凝土墙面与茂密的树林在城市人工环境中为人们架起一座通向大自然的桥梁。日本景观设计师佐佐木英夫则主张将生态系统纳入城市基本结构,让生态与城市共生;建立开敞空间系统,追求宜人的空间和适当的尺度,支持连续的步行空间,联系整体环境考虑地段的设计。[5]景观设计师麦克哈格出版《设计结合自然》,强调地质、地形、水文等环境要素之间紧密联系,设计师应将景观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这个时期生态绿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地内部(如城市公园、绿带、国家公园等)的生态建设上,如生态公园的建设,公园内自然地的保护和建设,遵守生态原理,进行园林设计。

(3)20世纪70年代后,城市景观设计更加注重生态技术应用和地域文化的表达,以生态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思想本身成为当代文化的一部分,渗透到景观设计的各个层面。行为科学与人性化景观环境的设计亦成为景观设计师注重的领域,拉特利奇的《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爱德华·T霍尔的《隐匿的尺度》、高桥鹰志的《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等专著针对环境中人的行为展开系统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揭示人在环境中的行为与心理。现代城市绿地设计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为一体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是景观设计的基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