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狗牙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文献综述

 2022-03-29 09:03

大丰麋鹿保护区麋鹿种群承载力研究文献综述

引言:麋鹿为鹿科麋鹿属麋鹿种食草反刍兽,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生活在平原沼泽地带的大型类哺乳动物。它几乎与人类同时起源,距今有200万~300万年的历史,但麋鹿种群盛衰却与人类社会大相径庭。地球上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麋鹿种群数量经历了商周前的繁荣以及商周后的快速衰退。19世纪中叶,野生麋鹿灭绝,清朝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中人工饲养200~300头,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麋鹿。19世纪末叶,由于洪水泛滥、战乱等因素, 麋鹿从皇家猎苑走出国门,流落异乡。20世纪初叶,世界上仅剩下英国乌邦寺养殖的18头麋鹿,现存的麋鹿均为乌邦寺那群麋鹿的后代。1986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从英国重引进39头麋鹿(公13, 母26),放养在位于其原生地的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30多年来,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科学、有计划地开展了麋鹿种群恢复工作,麋鹿已逐步适应原生地生态环境及光周期:1986—1988年为引种扩群风土再驯化阶段,让重引进的39头麋鹿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进行正常繁衍;1988—1998年为半散养阶段,将人工养殖的麋鹿放到820 hm2湿地上,用围栏隔离,使麋鹿在围栏内正常繁衍生息;1998年开始至今为放归自然阶段(完全野生放养),将半散养麋鹿放归大自然,在沿海滩涂上恢复其野生种群(徐安宏,俞晓鹏,2019)。截至2020年,麋鹿种群数量达到5600多头。麋鹿种群数量增长稳定,年增长率为7.7%~27.1%,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6.1%(安玉亭等,2019)。麋鹿的生活地带为保护区的核心区,核心区又分为三部分:第一核心区主要为麋鹿生活区域;第二核心区主要为盐碱地,这两个核心区均有围栏包围,为麋鹿的圈养区;第三核心区主要为沿海滩涂,生长有滩涂植被,为麋鹿的野牧区,沿海滩涂生长有互花米草、碱蓬、大穗结 缕草等植物(卢霞等,2018)。

麋鹿的种群扩大造成了生活资源的匮乏,本研究拟确定保护区麋鹿种群承载力评价指标,估算保护区现有生境条件下的麋鹿承载力,为保护和改善麋鹿的生境提供科学依据。

  1. 已有的麋鹿种群扩大的制约因子及改良方法
  2. 保护区内麋鹿种群数量过多

据估计,每头麋鹿需要2.67 hm2空间生境面积,因此在该区2667 hm2栖息地中最多不应超过1000头麋鹿,而截止到2018年,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已经增加到4556头,每头麋鹿的平均实际生活面积仅为0.59 hm2,只达到了应有量的21.9%,麋鹿种群数量过多已经成为制约种群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徐安宏,俞晓鹏,2019)。

改良方法:逐步扩大麋鹿的栖息地面积,使麋鹿的种群密度逐渐下降到合理的区间,减少传染病的发病率(丁玉华等,2005)。还可以通过选取健康个体按照1:1的性别比例放归自然。易地保护可以在异地科学选址建立新的麋鹿自然保护区, 也可以向动物园、公园或动物繁殖基地输送一定数量的麋鹿(徐安宏,俞晓鹏,2019)。

  1. 食物来源单一

麋鹿种群数量过多对于食物因子的影响最大。在大丰麋鹿保护区内,麋鹿的主要食物春季为狼尾草芽、互花米草嫩芽、玉米秸秆;夏季为苦荬菜、狼尾草、牛筋草,其中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最高(李夷平等,2017)。但是,由于麋鹿种群数量在近些年来的迅速扩大,核心区内的植物大量被取食,只有生长速度较快、适应能力较强的植物,如狼尾草、互花米草等才能进行植被的更新。在作为麋鹿生活区的第一核心区内,狼尾草已经成为绝对优势物种(贾媛媛等,2018)。而在作为野放麋鹿活动区的第三核心区内,互花米草的生活面积占到了70%左右(纪一帆等,2011)。由于狼尾草、互花米草竞争力过强,其他草本植物的生长被抑制,造成了麋鹿的食物来源的减少。

改良方法:最直接的方法是在食物短缺的季节在第一、第二核心区内进行人工补饲,至少在麋鹿种群密度降低到合理区间之前应该如此。另外,丁玉华,王立波,徐安宏等的研究中指出,保护区建立以后,保护区内原有的植被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先生存的麋鹿喜食植物水烛、水葱、乌蔹莓等植物已经消失,因此需要对保护区内的草场进行改良,例如人工破坏狼尾草的生长以及对狼尾草进行收割,同时利用狼尾草喜光的特性,栽种速生林木以扩大林分郁闭度,再栽种鹿群踩踏影响不大且麋鹿喜食的冬季牧草,减轻冬季补饲压力(丁玉华等,2005)。

  1. 水体质量下降

从麋鹿的形态解剖结构上来看,麋鹿适应于湿生沼泽环境(王玉玺,张淑云,1983)。一方面,水环境能为麋鹿提供饮用水源。麋鹿尿液及粪便的大量排放是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之一。据调查结果,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内的第一和第二核心区中的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第三核心区人工河流水体的营养状态由中度富营养向轻度富营养转变,第三核心区天然河流的水体处于中、轻度富营养状态(邹兴红等,2020)。另一方面,水环境还直接影响到麋鹿的生活环境。由于种群密度的增大,大量麋鹿的常年践踏对破环了栖息地内原有的水系,造成了严重泥土淤积问题,加之无法引进外围水源,麋鹿栖息地环境中的湿地呈现破碎化,湿地面积趋向丧失的速度加快,随之严重影响了麋鹿生存环境的质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