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喜鹊鸣声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初探文献综述

 2022-03-16 22:47:56

文献综述:

1.鸣声研究现状

动物用来传递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声音即为其中的一种,对于很多物种都有涉及声音的研究,包括昆虫、蛙类、鸟类等。

鸟类的鸣声(vocalization)是重要的联络方式,是通过鸣管(syrinx)震动来发出声音,分为鸣叫(call)和鸣唱(song)两种。鸣叫是鸟类在全年都会发出的短促、简单的叫声;鸣唱则大多数是由处于繁殖期的雄鸟发出的复杂多变的声音。

鸟类的鸣声作为行为的一种体现,包含着重要且丰富的生物学信息,在鸟类活动的各个时期都起着不同且重要的作用。同人类一般,鸟类在不同情绪及行为下会发出不同的鸣声,鸟类鸣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远距离通讯、资源争夺、领域防御和建立并维持配偶关系。鸣声在鸟类的各种行为活动中是有着一定作用的,繁殖期的鸟类鸣声特征与适合度相关。通过对鸟类声音的产生方式、方言的形成、个体识别、系统发育以及繁殖成效的研究,能够了解鸟类鸣声的生物学意义。同时鸣声研究也可应用到行为学、分类学及生态学等领域,为鸟类近缘种的区分提供依据。

鸣唱是鸟类行为学中十分重要的特征之一,大多为处于繁殖期的雄鸟发出,且不同的鸣唱有着不同的生物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保卫领域和吸引配偶两方面。这种鸣唱行为不仅仅是遗传决定的,还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行为获得。繁殖期鸟类的鸣唱之所以复杂,是因为不同时间以及不同行为下的鸣唱是有区别的,包含着众多的信息,例如争夺领域时,鸣唱曲目复杂多样的雄性鸟类往往占有一定的优势,同样的,具有独特鸣唱方式的雄鸟一定程度上也会更多的受到雌鸟的青睐,提高了雄鸟的婚外配机会,从而产生优质的后代。因此,深入的了解鸟类不同行为下的鸣唱特征,对于揭示鸟类领域防御机制、配偶选择机制以及性选择机制等方面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9]。

1.1鸟类鸣声变异及其系统分类学意义

行为特征是分类学中的主要依据之一,常明显地先于形态特征,尤其是在姊妹种群的分类研究中表现的尤为突出[10]。1871 年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中曾提到鸣声对于鸟类进化的重要推动作用,一些学者将鸣声作为系统分类学的一个参考依据,并深入分析鸣声的进化过程,鸟鸣声分类已在很多鸟的属内分类中得到应用[11],鸟鸣声在鸟类系统学研究中也得引起广泛的重视。Bush认为鸟声可以用于新种形成机理的探讨[12],雷富民认为:鸟声具有不同程度的遗传基础,可以作为物种的标志,对研究种群隔离机制及新种形成机理有积极的意义[13,14]。鸟声用于近缘种分类疑难问题的探讨成为目前国际鸟声学研究的方向之一。

鸟类鸣声存在“方言”,可作为研究种群或亚种群间的关系时的一种标准[15],用来追溯种群的起源与扩散[16,17],同时鸣声的地理变异也可用于探讨研究新种的形成[15]。许多鸟类鸣声变异由学习造成,而不是由遗传来决定的。鸟鸣在过渡区和杂交带,地理变异和渐变群的研究为探讨进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18]。过去数十年中,分类学家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声音这一特殊行为特征来解决一些分类疑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