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内生细菌的筛选与鉴定文献综述

 2022-04-10 10:04

具有杀松材线虫活性的松树内生细菌的筛选与鉴定文献综述

1.研究的背景

1.1松材线虫病概况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萎蔫病的俗名,是一种重大的检疫性森林病害,是森林病虫害之首,因其致死快,防治难,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而被称为“松树癌症”。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将其列入检疫对象。该病最早在日本九州岛的长崎发现,目前该病在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中国等多个国家均有发生。北美洲被认为是松材线虫病的原发地,亚洲是松材线虫病流行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其中中国是目前遭受松材线虫病威胁最严重的国家。我国自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风景区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该病害已经在我国十多个省区造成了大面积松树死亡,现有6 000万hm2松林正面临着松材线虫病大流行的威胁[1]

松树萎蔫病最主要的病原物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其松材线虫的主要通过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传播的。天牛在春季松树茎干内开始生长后羽化,新羽化的天牛成虫飞至健康松树如黑松,雪松,马尾松等树种。取食优势木的嫩枝补充营养,而天牛体内的扩散期的松材线虫幼虫,通过气门离开天牛,从天牛造成的伤口侵入健康松枝,侵染新的健康树。线虫取食松树的薄壁细胞,造成树脂分泌减少,并在松树体内不断繁殖,最后导致松树死亡。整个过程在合适的条件下30到40天即可造成松树死亡。

因病树不分泌树脂,多数天牛会在病树产卵,即充满松材线虫的地方。待天牛即将羽化,会分泌一些物质使得大量的松材线虫汇集到到产卵的地方。携带大量线虫的松树,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来源[2]

1.2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方法

自发现松萎蔫病以来已有百年多历史,人们就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其防治措施,我国也有20多年的抗病防病历程。目前在我国采取的防控技术主要是围绕3个关键环节,一是病害检疫和疫情监测,二是疫木除治、媒介昆虫防治,三是主动防病措施[1]。而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 对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越发重视,其中应用细菌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工作己经取得了诸多进展。研究人员对于利用细菌作为松材线虫防治制剂的报道, 多见于对具有杀松材线虫活性细菌的筛选。

1.2.1病害检疫和疫情监测

对于尚未发生松材线虫病的地区,检疫可以防止人为因素将疫区的带疫松木材料传带到非疫区。松材线虫病传播主要依赖2种方式,一是人为传播,即人为将带疫松木从发生区传带到未发生区,然后由媒介昆虫将其传播到其他健康松树上引起新的松树染病。人为传播范围广,不可控力高,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二是自然传播,即媒介昆虫直接将发生地病死树内的松材线虫传播到周围健康树木上引起新的健康松树染病。但由于媒介昆虫飞行距离有限,自然传播一般传播范围小,都在几公里内。因此在我国松材线虫病发生区75%以上是人为传播造成,主要载体有包装箱、疫木、电缆盘等。当疫木或带疫制品一旦被长距离人为传播而又没有能被检疫发现,就会导致病害在一个新的区域发生。

因此,松材线虫病防控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通过检疫和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并能够及时确诊,防止病木从疫区被人为传播到其他尚未发生病害的地区,一旦检疫漏网让病原传入新的地区,要能够及时监测和发现。除了地面人为疫情监测外,近年来航空监测,尤其是无人机监测也开始大量应用于松材线虫的疫情监测中高分卫星图像也已经实现了地面松树健康状况的清楚判读,已应用于松材线虫的大范围远距离监测。

有了先进的检测鉴定技术方法,只是为检疫和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但是要做好松材线虫病的检疫和监测,除了有先进的检测鉴定技术外,还必须要有严格的检疫执法行动,严密的监测网络,高度责任感和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员,才能及时检疫发现人为传病事件,才能在第一时间监测发现和确诊疫情。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