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方法的农林高校科研效率评价文献综述

 2021-11-28 21:40:46

基于DEA方法的农林高校科研效率评价

  1. 文献综述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高校已经成为重大专项核心、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主力军之一,其核心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高校科研经费逐年增长,然而教育科研的经费投入与教育科研的实际需要仍有较大的差距,各高校仍不同程度存在资源短缺和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如何优化配置科研资源,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科学、有效地配置高等教育的资源,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我们需要对高校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估,这时我们就要借助科研效率这个概念,科研效率主要用于评价科学研究个人、集体和整个科学对社会的贡献,科研效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出学校科研发展的整体水平。而对高校科研的评价是高校对各项科研活动实施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挖掘高校内部潜力,在同等投入水平上提高科研产出进而提高高校科研效率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国外学者科研评价工作主要是通过专门的评估机构或者协会进行的。国外关于高校科研效率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大学科研质量的评价和分配科研经费的办法。L.Crchye 和P.Vanden Abeele(2005)从微观的角度运用非参数方法分析了荷兰大学经济与企业管理学科的科研效率,指出基于微观角度的效率研究对教育政策的制定是非常有益的。Jill Johnes等人(2008)运用DEA方法测算了2003-2004年间中国109所普通高校的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研究表明:综合性大学比一般高校的效率要高,沿海高校的效率高于西部地区高校。

国内有关高校科研效率的实证分析研究并不多。关于影响高校科研效率的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高校专利技术方面来看,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专利技术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专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数量的增长并不能代表质量的提高,在我国高校的授权专利当中,真正能够实现商业化、产业化、市场化转变的专利技术还是少之又少,根据我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主编的《2014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统计分析,2014年我国高校的专利技术转化率还不到3%,这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平均转化率,这对我国高校整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影响较大,因此,周帅伟(2016)认为有必要从我国高校专利技术的申请与转化角度去深入研究,以达到提升我国高校科研效率的目的。

从高校科研经费投入水平来看,杨燕英和房琪(2016)指出我国政府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分配存在效率不足的问题,这种效率不足主要是由于分配过程中劣势的高校无法充分利用其人力资源,而优势高校存在资源浪费而引起。蒋晓鹏和周菲(2016)认为单纯增加科研经费并不能有效增加高校科研产出,应加大顶层设计,加强高校科技资源的存量调整和结构优化,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精细化水平,实行分类指导政策。

从高校所处地区的差异性来看,王燕等人(2016)发现我国高校整体运行效率较低,政府拨款、学科建设两项影响因素对高校效率的作用方向相反,我国高校的教学效率显著高于科研效率,而社会服务功能却十分薄弱,而且不同地区和类型高校的效率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沙巨山(2016)研究表明:第一,从静态上看,我国东部和中部、东北、西部地区之间的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的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远高于中部、东北、西部地区,而造成我国高等院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规模效率;第二,从动态上看,我国30个省市高等院校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很大的波动性,科技进步不稳定;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效率变动、纯技术效率变动和规模效率变动是影响我国高等院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的主要因素。

农林类高校是我国农业基础研究的主力军, 对农林类高等院校的科研效率的分析,对国家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了我国农林高校科研的投入产出效率和资源利用情况,旨在为科研管理者在制定资源配置政策以及高校在如何提高科研生产效率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