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桉树人工林不同林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文献综述

 2022-04-12 20:10:20

短周期桉树人工林不同林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文献综述

摘要:桉树原产澳大利亚及其周围岛屿。由于桉树具有速生、丰产、优质、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等特点,在世界各国(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得到广泛栽植。我国最早引种桉树是在1890年,现有的桉树人工林面积至少有150万hm2,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居世界第三位。桉树因生长快,轮伐期短,被大规模种植,但不合理的经营与利用也带来一定的生态问题。因在桉树的多代连栽过程中桉树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需求量大,土壤质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造成地力衰退。本文设计以不同栽培代次的桉树林为对象,采集表层0-20cm的土壤,测定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在桉树人工林种植过程的演变特征。通过研究其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有助于解决桉树连载过程中地力衰退的问题,进而为我国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重要理论参考,推进我国桉树林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短周期;土壤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1前言

桉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树种总称,有795种(其中变种和亚种114种),它具有种类多、干形好、生长快、产量高、耐瘠薄、抗性强、适应性广、用途多、经济价值高等优良特性,至今有96个国家引种桉树,桉树人工林面积已突破2000万hm2,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极为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中国引种桉树有110多年的历史,全国种植桉树的省(区)有17个,涉及600多个县,成为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之一。全国桉树人工林面积在200万hm2以上,在华南地区,有60-70%的桉树人工林属于短周期人工林,其中50-60%的林地采取连栽方式。

随着桉树人工林的大发展和连栽制度的全面推行,桉树人工林的生态脆弱性进一步凸现。桉树产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如种植桉树会引起土壤地力衰退、水土流失、林地生产力下降、林木生长变缓变差,导致桉树人工林难以达到速生与可持续经营的目的。

国内外研究者对桉树人工林地生长特性、植物多样性、生物量、生产力及根际土壤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对非根际土壤的研究较少, 尤其是连栽桉树人工林地不同代次土壤的研究。连栽桉树人工林地生物量、生产力、植物多样性随着连栽代数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已得到不少研究者的验证,这些现象都与土壤肥力衰退有关。因此研究不同栽培代次的桉树人工林,测定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在桉树人工林种植过程的演变特征,对研究连栽桉树人工林地地力衰退及改良都是必要的。

2 桉树人工林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