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公益”模式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影响及市民满意度研究 ——以杭州市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16 18:20:08

“互联网 公益”模式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影响

及市民满意度研究

——以杭州市为例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互联网 ”时代也真正来临,而互联网和公益活动相结合形成的“互联网 公益”产业也成为“互联网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该模式飞速发展的同时,其发展现状、运作方式的优劣以及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研究“互联网 公益”模式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影响及市民对该模式的满意度,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对公益及互联网 公益的研究现状,总结研究问题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 公益;互联网 公益平台;互联网 公益运行现状;描述性分析;回归分析;层次分析

  1. 研究概念界定

杨艳芳在其硕士论文中认为,在中国的话语体系中,“公益”和“慈善”两个概念不做区分,以及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互联网公益慈善的研究文献相对不足,因此这里“公益”和“慈善”的概念不做进一步区分[1]

  1. 国内研究现状

(一)慈善发展历程

金碧华等人认为我国目前的慈善发展历程概括来说一共经历了三个时代,最初是名人名企的慈善,称为传统慈善1.0时代,紧接着普通大众通过机构中介参与慈善,称为平民慈善2.0时代,之后,机构、企业搭台全民参与慈善,称为“互联网+”慈善3.0时代[2]

(二)“互联网 公益”概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