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城镇居民收入差异变化趋势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6 18:03:10

金华市城镇居民收入差异变化趋势与对策研究

摘 要:21世纪以来,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整体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每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逐年增长,但与此同时,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因此,针对城镇居民收入差异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阐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探讨研究缓解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对策,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关键词:收入差距 趋势 原因 对策

实际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金华市处于经济发展较快的浙江省,其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方式不合理等因素,城镇居民在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逐渐拉大,甚至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从1989年到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由1989年的1797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22727元,整整翻了12.65倍。在我国20年的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浙江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我国前列,基本上每年的环比增长幅度都高于10%,这其中包括20世纪90年代中期,房地产泡沫经济开始破裂,大量的资金被套。全球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这段时期可以说是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最低的一段时期。步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开始好转,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也稳步增长,环比增长幅度都在10%以上。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却也隐含着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大小是否存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是当下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都密切关注的问题,这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收集到2006年到2008年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收入分配的增长趋势是向高收入人群倾斜的,与此同时,将这三年的城镇居民不等距分组的人均收入水平与各自本年度全市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这段时期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具体拿2008年来看,其中有10%最高收入人群占比全市人均水平为2.66,这相当于比2008年10%最低收入人群、10%低收入人群、20%中等偏下收入人群、20%中等收入人群四者之和还要多,换句话说,10%最高收入人群的收入要大于60%的中等及以下收入人群的收入,由此可见当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之大。

国内外研究成果

国内研究

赵人伟、李实和张平[1][1]提出,“两极分化”不等于整体收入差距的扩大,而是指“整体中的部分”有向两极方向变动的趋势,因而可以用“绝对收入趋势比较法”和“相对收入趋势比较法”研究不同收入人群收入变动趋势,从而界定有无“两极分化”。后来,张东辉[2][2]等进一步支出“两极分化”的绝对标准是指最高收入人群的绝对实际收入提高的同时,最低收入人群的绝对实际收入有所下降,“两极分化”的相对标准是指最高收入人群的收入与中位数平均收入的比值上升的同时,最低收入人群与中位数平均收入的比值下降。并且通过对1985——1999年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不同分组研究发现:从绝对标准来看,中国城镇居民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但从相对标准来看,中国城镇居民中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邓涛[3][3]利用城镇居民收入分组资料计算得到历年基尼下属、不良指数及各组收入增长速度,分析得出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城镇之间的贫富差异日益显著,出现了居民收入差距悬殊的问题。李爽[4][4]认为促使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无价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地区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合理的工资制度造成的工资外收入的升高,寻租规模的扩大,社会保障建设的滞后,税收制度及手段的不完善等。

于是,他们针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也研究出了一些对策。曾国安[5][5]等在2002年提出要加强税收调节作用,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个人所得税收系统,增加直接税税种;魏曙光[6][6]等研究者提出个人所得税是缩小高收入阶层同一般收入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张沂[7][7]等提出要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并且建立和完善对高收入人群在收入、消费、财产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有效的税收调节机制,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探索在消费、财产等环节开征新税种,调节过高收入的问题;邓涛提出,对于低收入人群,除了采取相应的“济贫”措施以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好“扶贫”工作,为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创造条件。罗楚亮[8][8]发现收入差距与收入水平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也没有发现倒U家说的经验证据,虽然存在收入对收入差距或收入差距对收入的因果性影响,但这种影响不具有单调性。这也意味着,经济的增长并不必然以收入差距的扩大为代价,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也不必然牺牲经济的发展速度。严以式[9][9]提出的宏观调控措施包括:运用税收手段调节过高收入,运动财政政策调节过低收入,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分配行为,运用社会保障兼顾公平分配。

国外研究

JianSu和GuangmingDeng利用ARMA模型对中国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进行了分析,发现[10][10]中国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从变大到变小,到现在又扩大,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相差甚远,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也有一定的差距,同时还利用模型对未来五年内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如何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的程度与收入差距类别一致,通常也是由相比较之下的绝对与肯定性质的相对两个因素决定的。而肯定性质的绝对因素有着鲜明的特点,即与衡量单位有关,一般由贫富差距(收入差距)和与均值相差的数值(方差)来组成。如果用绝对因素来作为收入分配的度量,如果经济呈上升趋势那么会造成收入也上升的不对等,这种观念的产生会给收入分配带来影响。其实经济的正常上升并不一定会给收入带来不对等,有时候还会出现下降的趋势,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使用肯定性质的相对因素来作为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的程度。也有各种各样相对应的指数,从分析我们知道,收入是允许有差异的,而一个比较正常的差异指标要有下面的特点:第一是同质性;第二是匿名性和未知性;第三是整体独立性;第四是转移性原则;第五是洛伦茨一致性,也就是为了保持和洛伦茨曲线具有一致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