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统计在上市公司综合业绩评价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2-08-09 15:04:29

基于多元统计的上市公司业绩分析

摘要:企业业绩评价,是指通过运筹学和数理统计中有关的方法,建立全面有效的综合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参考相对应的考核评价标准,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评价企业在一定经营时期内的资产质量、营运能力、债务风险以及成长潜力等经营业绩和发展情况等各方面,以及其所有、管理、使用和配置有限市场资源的实际效果进行的综合评定 [1] 。针对企业业绩评价,本章将主要阐述有关企业业绩评价理论的国外和国内的发展过程,以及对于企业业绩评价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键词:企业业绩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1.1 企业业绩评价理论国外发展情况

早在 1891 年,美国的“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在这之后,人们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及对于经营成果的考核,进而许多的西方国家就开始了对企业业绩管理以及企业业绩评价的探索和研究,这引导和推动了全球各国对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深入发展 [2] 。

1903 年,在财务业绩评价时期,杜邦公司的新型企业组织结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型,杜邦公司的管理人员通过设计的几个重要的财务指标和财务预算指标,解决了许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市场管理和利润最大化问题,这些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为投资报酬率(ROI),同时杜邦公司将该指标分解为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为企业内部以及整体的经营业绩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3] 。

1911 年,美国哈瑞设计出了最早的标准成本制度,这也说明了人们在生产中开始重视对成本的事前预算与事中控制了,能够有效的管理成本增加企业经营效益,从而成本的控制状况也成为企业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 [4] 。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