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仿真研究文献综述

 2022-01-07 21:45:02

全文总字数:6062字

文献综述

一.课题背景: 电网中的谐波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和学者一直在研究和发展动 态可调的装置来僻决电能质量问题。

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为有源电力滤波器,也有叫做 有源电力线性调节器,瞬时无功功率补偿器,有源电力滤波器和有电力质量调节器的等 等。

近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已有大量的论著讨论了有关线性和非线性系统 的谐波、无功功率、平衡负载和中线电流补偿等问题。

1971 年 H.Sasaki 和 T.Machida '发表的论文中,首次完整的描述了有源电力滤波器的 基本原理。

即利用可控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向电网注入与原有谐波电流幅值相等、相位相 反的电流,以抵消电源的谐波电流,达到实时补偿谐波电流的目的。

但由于当时是采用 线性放大的方法产生补偿电流,其损耗大、成本高,因而仅处在实验室中研究的阶段, 未能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起来。

1976 年年,L.Gyugyi 等人提出了采用大功率晶体管控制变换器构成的有源电力滤波器, 正式确立了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概念、主电路基本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从原理上看,脉 宽调制变流器是一种理想的补偿电流发生电路,但是由于当时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 还不够高,全控型器件功率小、频率低,有源电力滤波器任局限于实验室研究中。

进入 80 年代以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以及脉宽调制控制技术的不断成熟,有源电力滤 波器的研究逐渐活跃起来,成为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1983 年年,日本学 者赤木泰文等人提出了三相电路瞬时无功功率理论以该理论为基础的谐波和无功电 流检测方法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 展,因此该理论也被公认为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同时大功率全控型器 件如大功率晶体管(GTR)、大功率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静电感应晶体管(SIT)、绝 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的出现,PWM 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 发展,使得有源电力滤波器从实验室走向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国外对有源电力滤波装置的开发研究工作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到现在已进入 实用化阶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