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气体灭火系统工程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27 22:17:38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章、研究背景与意义1.1研究背景火灾的发生及发展蔓延具有突然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为应对火灾的突发,无数的灭火装置设气体为灭火介质的固定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诞生于20世纪20、30年代。

随着人们对气体灭火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气体灭火系统的种类越来越多,工作原理也日趋完善,各个国家以及ISO国际标准化组织都制定了相应的产品标准和设计规范。

[ 邢鲁宁,马建琴,刘连喜,董海滨.国内外气体灭火系统标准规范及研究动态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33(4):445-448.]另一方面,喷水、泡沫、干粉固定灭火系统在灭火中和灭火后对环境和设备将造成损坏和二次污染(如:水渍、深入设备内部的粉尘和泡沫残留物),不能用于保护备被创造出来,而这其中走在时代发展前沿的,便是气体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是传统四大固定灭火系统之一,是以二氧化碳、七氟丙烷、三氟甲烷、IG541、IG55、IG01等高精度的设备贵重物品,而大多数气体灭火系统在灭火中和灭火后对设备与环境无任何损坏和污染,绝缘性好,无电起火的设备能在很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工作,[ 刘波. CFD 在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2011.]这便使得气体灭火系统拥有了与其他系统相比较的情况下更为广泛及便捷的应用,目前国内外也有不少针对气体灭火系统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1.2研究意义自从哈龙灭火剂被淘汰后,世界各国都没有明确设立过能完全替代哈龙的灭火剂,而目前广泛应用的各类灭火剂都有着不同的优缺点,通过量化分析比较这些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在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式下可有效地做出灭火剂的最优选择,为市场提供更加行之有效的比较标准,为行业发展明确方向,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气体灭火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2.1国内外气体灭火系统研究及应用现状 20世纪80、90年代在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馆舍内建成的气体消防系统,采用的灭火剂大多是哈龙1301。

当时,人们认为哈龙1301是适合各种不同类型火灾的最佳火焰抑制剂。

但由于哈龙灭火剂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主要因素,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我国政府于1989及1991年分别签署了《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关于破坏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并决定于2005年停产1211,2010年停产1301[ 中国淘汰哈龙行动[M].第一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目前,卤代烷( 1301) 灭火剂已在美国和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停止生产和使用;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 也在相继制定停止生产和使用卤代烷灭火剂的计划,并制定了中国削减臭氧层耗损物质国家方案[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另一方面,随着气体灭火系统的广泛应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工业发达国家先后颁布了气体灭火系统的相关产品标准和应用规范,为规范气体灭火系统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和监督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ISO/TS13075,Gaseous-Media fire-extinguishing systems-En-gineered extinguishing systems-Flow calculation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flow verification and testing for approval[S].]。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