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网可靠性分析与粗差探测文献综述

 2021-10-27 21:56:33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导线网的可靠性粗差探测的意义和目的;粗差,即粗大的误差,是指比在正常观测条件下所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还要大的误差,简单的讲,就是比偶然误差还要大好几倍的误差,众所周知,在测量过程中,粗差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粗差的存在必然影响到最终平差结果的正确性,危害很大,对观测数据进行认真的检测,修正粗差观测,以提高参数估计的精确度,是测量领域的重点问题,所以,对控制网进行可靠性分析以及对粗差的探查就显得很有必要性。

以及测量工程中主要的精度指标如下表[[]]:二、粗差探测的方法[[]];1.数据探测法[[]]测量的可靠性理论最早由荷兰的巴尔达教授于1967年提出[[]],主要针对的是控制网的单个粗差,提出了数据探测法及内部可靠性和外部可靠性。

他从已知单位权方差出发推导出了以服从正态分布的标准残差为统计量的数据探测法,李德仁院士在1985年将巴尔达的可靠性理论进行了拓展,提出了摄影测量平差的可靠性理论。

数据探测法在平差系统中只有一个粗差的前提下,将粗差归入函数模型,认为与正常值有相同的方差、不同的期望,用统计假设检验探测粗差并剔除。

假设检验的统计量是服从正态分布的标准残差;Wr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用显著水平=0. 001査 正态分布表得临界值3. 29.当计算的检验量小于 3. 29时,认为在该显著水平下观测值不存在粗差,以上检验量中σ的叫是理论上的单位权中误差, 实际检验时只能用估计值σ0,取代,有:这两个式子都是以存在单个粗差的前提下推导获得的,当多个观测值存在粗差时多余观测分量对各个改正数产生综合影响。

2.拟准检定法[[]]欧吉坤教授提出的拟准检定法从真误差着手,利于的是真误差与观测值之间的数据关系,从而提出了拟准观测的概念,借鉴拟稳平差思想,附加拟准观测真误差范数极小的条件,大大解决了关于真误差的秩亏方程组确定解的难题。

该方法实际上是通过计算指标,达到将观测值分群的目的,分离出指标明显大的,然后再以序列真误差的中位数作为中误差,得到新的指标,可依此准确判定含粗差数。

该方法既能够一次性探测出多个粗差的位置,也能够探测出粗差的大小,虽然不是完全符合粗差预设值,但与实际粗差相差不大,改正后在数值量级上与正常误差相当,即可以满足粗差定位与定值的要求。

3.定位定值法於宗俦提出了多位粗差同时定位定值法,这种方法不仅能确定K(k≤r-1,r为多余观测数)个粗差的位置,而且可以同时求得各粗差的数值大小。

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数据探测法简单易行,但是只能检验单粗差,且定值不准而欧吉坤教授的拟准检定法实质上是选那些指标相对小的作为拟准观测,如何正确选择拟准观测,是拟准测定法的关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