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工企业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13 20:09:49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现代化大生产隐藏着众多的潜在危险。例如,2011 年10 月5 日,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5 号高炉在停炉准备过程中发生铁水外流事故; 2011年10 月19 日,湖南湘乡市的五矿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发生高炉穿孔铁水外溢事故;2011年11 月16 日,江西省萍乡钢铁厂一座炼铁高炉发生铁水泄漏;2012年12月28日22:00左右,蚌埠市八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氯苯车间发生火灾,据了解,该厂从2010年至今,3年内发生7起安全事故,导致4死16伤;2013年9月14日10时,抚顺市一座小型化工厂发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2013年11月22日凌晨3点,位于青岛黄岛区的中石化输油储运公司潍坊分公司输油管线破裂,事故发现后,约3点15分关闭输油,上午10点30分许发生爆燃。截至23日中午事故已造成47人死亡;虽然有关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信息管理技术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在化工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如何全面、及时、动态、准确地对危险源、事故隐患和人员行为进行监控和跟踪,并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目前还没有合理、有效的方法[1]。通过冶金安全动态监控与预警方法的研究,可以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建立冶金企业动态、全面监测和控制风险。

大量事故案例分析后发现,不同直接危险源发展为事故所经历的过程是不同的,有的直接危险源的能量不需要转化就可以对人造成伤害、对物造成破坏,而有的危险源能量必须要经过转化后才能造成事故损失。因此,可将直接危险源分为两类显性直接危险源和隐性直接危险源。如触电事故中的电能在正常生产时就是以电能的状态存在的,其他如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中毒、灼烫事故等等都属于显性直接危险源; 而如物理爆炸事故中密闭容器内气体分子内能,化学爆炸事故中的化学能,高处坠落事故中人的势能等等为隐性直接危险源,其能量在正常生产中是处于另外一种能量状态的,只有在某种触发能量作用下才转换为事故能量。

本课题的研究是为了减少,避免事故特别是一些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化工企业协调、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最小的安全投入,获得最佳的管理效果[2]。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的目的也就是预防事故,通过对用人单位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加以识别,根据级别制定防范措施。并且通过危险源辨识,然后进行风险评价,评价出可容许风险采取维持管理方法,不可容许风险制订改善计划或管理控制,两者都通过检查纠正到审查改善,再到新一轮的危险源辨识,因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信息要定期或及时评审和更新,从而实现持续改进[3]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危险源控制是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企业实际生产中,各种直接危险源所具有的共同本质特征就是能量。因此,从微观的角度研究各种危险源的能量控制理论必然为事故预防工作发挥很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作用。从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出发,我们需要借鉴国外安全管理思路和理念,研究安全生产中的规律。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经济良性快速发展目标创造条件。从安全生产的社会环境、管理手段和技术特征着手,根据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找出导致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一)国外的发展历程

欧共体 1982 年 6 月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国际劳工大会于 1993 年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的建议书[4,5]。法国颁布了《重大工业事故预防措施》,法国 1987 年颁布《重大风险预防》的法规[6]。1991 年 1 月召开了关于区域性重大危险源控制讨论会,对建立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系统有推动作用[7]。1996 年 9 月澳大利亚颁布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危险控制的国家标准导则[8,9]。2002 年颁布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的修订标准,英国 1999 年颁布了《重大事故危险控制条例》[10,11,12]。2005 年颁布了《重大事故控制规划条例》[13]

(二)国内的发展历程

关于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研究起步较晚, 2002 年国务院颁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提出了重大危险源安全距离、登记、管理及备案蹬相关要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