脲醛树脂包覆聚磷酸铵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27 10:1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前言微胶囊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一项新技术。

微胶囊技术大概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大西洋海岸渔业公司提出了在液体石蜡中,以明胶为壁材制备鱼肝油明胶微胶囊的方法。

到了70年代,微胶囊制备技术日益成熟,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展到食品、轻工、医药、石化、农业及生物技术等领域。

80年代以来,微胶囊技术的研究取得更大的进展,纳米胶的引人,进一步扩大了微胶囊技术的应用范围。

本课题借鉴正交实验法,系统性研究了脲醛树脂包覆聚磷酸铵微胶囊在制备时不同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根据韩路路[4]等人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微胶囊制备的技术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复凝聚法、单凝聚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锐孔-凝固浴法、喷雾干燥法、分子包埋法、微通道乳化法、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酵母微胶囊法、层-层自组装法、模板法等。

其中:复凝聚法是水相分离法的一种,同时受pH值和浓度两个条件的影响;单凝聚法可以避免有机溶剂的使用但制得的微胶囊粒径较大;界面聚合法制得的微胶囊适于包裹液体,制得的微胶囊致密性好;原位聚合法的应用前提是形成壁材的聚合物单体可溶,而聚合物不溶,且重点在于如何让单体在芯材表面形成聚合物;锐孔-凝固浴法是将高聚物滴入固化剂中迅速固话而形成微胶囊;喷雾干燥法的操作简单、综合成本较低,但制备过程中芯材会处于高温气流中,有些活性物质可能失活。

其中复凝聚法、单凝聚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锐孔-凝固浴法、喷雾干燥法都属于微胶囊的常规制备方法,分子包埋法、微通道乳化法、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酵母微胶囊法、层-层自组装法、模板法属于微胶囊的新型制备方法。

聚磷酸铵(APP)是膨胀型阻燃剂的重要组成成分,但通常 APP 具有较强的吸湿性、与聚合物基体相容性差、易迁移等,对其进行包覆改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孔玉茹[2]等研究了三种不同囊材在包覆APP方面的应用进展,同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