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08-17 10:11:25

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

摘要:在我国越来越严峻的老龄化环境下,养老问题进一步凸显。对此我国于2009年决定在全国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那么新农保能否真正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对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影响如何。本文以新农保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为研究论点,总结归纳了国内外有关此话题的文献。

关键词:新农保;传统养老;社会养老;老龄化;家庭消费

一、文献综述

1.国内养老问题现状

通常来说,一个国家的养老体系包括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由政府主导并负责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障,覆盖面最广;第二支柱是由政府倡导、由企业自主发展的企业或职业年金;第三支柱由个人或团体建立的私人退休账户。我国目前养老体系现状是第一支柱负担重持续压力大,第二支柱发展缓慢,第三支柱急需提速。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我国2000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为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9%。从上述数据来看,我国目前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3%,这部分人口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他们还需要承担抚养少年儿童和赡养老人的责任。如果单从养老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大约3.6个劳动力,需要赡养1个60岁以上老人,而且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继续增多,养老压力还将继续加大。

我国老龄化呈现规模大、速度快、未富先老的特征,形势十分严峻,养老问题正在社会各问题中凸显,特别是对有“养儿防老”、“以地养老”等传统思想的农村家庭正面临着养老问题的巨大压力,相比于城镇而言,农村养老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更为落后,养老体系的第一支柱在农村地区覆盖率较低,造成农村居民“ 老有所养” 更难实现的局面。

2 新农保的推行及意义

针对农村养老难题,国务院于2009年9月决定在全国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后文简称“ 新农保” )。新农保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其中个人缴费部分更像是一种商业养老保险,以自愿缴纳为基础,每月缴纳定额的保费(最低100元),60周岁后再逐月发放养老金。从一开始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镇),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预期在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