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

 2021-10-21 17:18:09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自2008 年起,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已经出现了经济发展放缓的趋势,逆全球化悄然兴起。这种现象加速了国际贸易规则的调整,催生了新的贸易关系,推动了区域谈判下新贸易规则的生成。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See Walden Bello(2002)认为逆全球化,又称去全球化,是指与以市场、资本等要素在全球层面加速一体化的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的现象。郑春荣(2017)同样将之与去全球化等同视之,认为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将资本、资源和市场赋予地方的行为。当前,世界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保守势力不断向现行世界格局发出挑战。雷小苗(2017)在她的文中也提到2016年相继出现了欧洲民粹主义抬头、英国脱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黑天鹅事件。

学者们普遍认为逆全球化既是对经济全球化消极影响的反思,也是对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的国际格局的反映。

一是对全球化消极影响的反思。Harold James(2001)认为贸易保护主义和反移民运动是逆全球化的导火索,而逆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归因于全球化的制度缺陷。Irwin(2005)对历史经验数据进行研究已经证实,经济衰退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使用频率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因为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措施,即逆全球化有利于转嫁危机并实现经济全球化红利的重新分配。王建勋(2017)等认为经济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移民浪潮、就业危机、社会福利水平下降是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原因。高飞(2017)认为主要是全球治理机制失灵,造成国际规则体系无法服务于正常的全球治理,进而造成全球层面秩序紊乱。杜宇迪(2018)认为逆全球化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不均,部分群体在经济全球化中原有既得利益发生深刻调整。逆全球化根源就在于经济发展问题。

二是对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的国际格局的反映。王文(2017)认为欧美主要国家逆全球化异动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等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引发的忧虑和试图重塑更加符合其国家利益的全球化之间的矛盾。栾文莲(2018) 也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逆全球化的兴起就是西方国家在经历 2008 年金融危机后,为实现将金融资本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转变为本国人民与他国群众之间的矛盾,将国际社会阶级矛盾转变为民族矛盾而进行的尝试。陆岷峰,徐博欢(2019)认为从短期看,逆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及世界各国的预期相关,逆全球化思潮的涌现与当时经济发展情况和预期相关,伴随着经济周期的兴衰。王泽、应刘、利乐(2019)认为逆全球化本质上是由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利益均衡中所采取的为了自身利益而抵制全球化趋向的思潮和行为。

保守与极右的观念及做法使逆全球化集中升温,人们不禁要问全球化趋势是否真的将要倒退?关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及专家所持观点大致分两种流派。

大多数学者坚持: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比如Walden Bello(2002)将逆全球化定义为与以资本、 生产和市场在全球层面加速一体化的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重新赋权于地方和国家层面的思潮,这说明他通过对比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基本概念可以认识到,逆全球化扭转了全球化进程,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2016)在其著作中《世界是平的: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视角》中所述的那样,全球化不以人们或者政治家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仅基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杨志勇(2017)认为从总体上看,逆全球化是违背世界经济大势的。徐孝勇,曾恒源(2018)认为从历史视角看,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政策与 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总是相伴而生。逆全球化并不能否定全球化给世界经济作出的贡献,长期来看,全球化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王泽、应刘、利乐(2019)同样认为逆全球化只不过是全球化短期的自我否定,是由资本主义国家单方面主导的全球化向更加全面的全球化的阶段过渡的一种反向状态。

另一部分学者则从历史性的眼光出发,认为逆全球化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可能,但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少得多。波拉尼(2007)在著作《大转变: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根源》中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之间和平和繁荣的资本主义黄金时代会突然结束?当时的全球化程度甚至高于当今社会。美国学者马克斯布特(2016)在发表于《外交政策》上的一篇文章中,将美国优先总结为这届美国政府的施政纲领,即对全球化大加攻击,支持逆全球化。

随着逆全球化的逐渐加深,中国的对外贸易也深受其影响,中外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对逆全球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做了剖析:Henn和McDonald(2011)基于国家-产品层面的双边贸易数据首次综合性地考察了金融危机以后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措施对全球贸易的影响,发现逆全球化使全球贸易在 2009 年第四季度下降了 0.21%,并通过假设证明如果逆全球化不兴起,全球的贸易额会增高不少;申田(2017)从商品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外贸增速等数据表明逆全球化对一向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中国打击可谓十分沉重,对外贸易遭遇了冷酷的寒冬,成为最大的利益受害国;董琴(2018)运用中国对外贸易的各种数据以及距离其他国家关税的逐步增高来展现逆全球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是个巨大的挑战;张月月(2018)从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的角度进行解释,逆全球化如若形成趋势,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上升会增加出口的成本,导致出口的减少;王小梅等(2018)使用产品层面的数据考察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外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发现国外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了显著的冲击;同样的,王建秀,邵利敏,任建辉(2018)通过收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数据并制作趋势图,直观地看出逆全球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有着不小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