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支化聚多巴胺合成及压缩蛋白成纳米粒的制备文献综述

 2023-02-20 18:50:47

一、 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蛋白质类药物是氨基酸分子的数量大于100的药物,而氨基酸分子数量在100以下的属于多肽类药物。与小分子化学药物相比,蛋白多肽类药物药理活性更高,针对性更强,毒性更低,因此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蛋白多肽类药物体内稳定性差,容易变性失活,分子量大,水溶性好,不易透过生物膜。而且大多需要长时间给药,病人的顺应性差。因此研制开发新剂型,以提高蛋白多肽类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改善药效和病人的顺应性是十分有必要的。

蛋白多肽类药物静脉给药半衰期短,为了维持治疗浓度需要反复给药,但是长期注射又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因此开发长效制剂是发展蛋白多肽类药物注射递送系统的关键,其中已成功应用于开发长效制剂的有:化学修饰法、微囊化技术、经皮给药系统等。化学修饰法是将蛋白多肽类药物经聚乙二醇(PEG)修饰,使其溶解度增加、免疫原性降低、体内稳定性提高、肾清除率降低,从而有效地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微囊化技术是将药物包封于聚合中,通过皮下或肌肉给药,聚合层逐渐降解,药物从微囊中缓慢持续释放。微囊化技术既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又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时间;既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又减小了血药浓度峰谷波动。透皮给药系统是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率(或接近恒定速率)通过皮肤,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剂型。其优点体现在: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pH、食物、转运时间等因素影响;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克服因吸收过快产生血药浓度过高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可持续控制给药速度,灵活给药等。

鞣酸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都含有邻苯二酚的结构,其中鞣酸,是黄烷醇衍生物,分子中黄烷醇的2位通过碳-碳键与儿茶酚或苯三酚结合,邻苯二酚基团具有疏水和形成氢键的能力,所以两者都具有压缩蛋白的功能。鞣酸常用于收敛剂,能沉淀蛋白质,与生物碱、甙及重金属等均能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但是鞣酸具有毒性,对胃部有较强慢性伤害,口服对胃粘膜有刺激性,可引起恶心、呕吐;用于局部破损处,易吸收中毒,引起肝脏严重毒性,甚至死亡。

本课题是通过合成超支化聚多巴胺,该聚合物链段上邻苯二酚基团具有疏水和形成氢键的能力。由于超支化聚多巴胺有类似于鞣酸的结构,推测其应该有压缩蛋白的功能。然后将该聚合物溶解于水中,加入到白蛋白溶液中即可通过自组装形成纳粒,通过激光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和电势。该纳米粒具有保护蛋白和缓释的特性。

本研究的训练目标是基本的合成技能,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手段,蛋白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本研究期望合成出以提高蛋白多肽类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有效地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保护蛋白多肽类药物的高分子材料,制备超支化聚多巴胺合成及压缩蛋白成纳米粒。

二、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和参考文献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