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9 22:08:39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1. 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丹参在我国中药中应用广泛,具有很好的祛痕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以及抗心脑血管药理活性和明显的抗炎作用。其中丹参有效部位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而丹酚酸类为水溶性有效部位的主要成分,但文献普遍报道其生物利用度很低。药物的生物学效应不仅与药物的起效时间、效应强度有关,还与效应的持续时间有关。微丸剂型适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植物和矿物类中药,还适用于有效成分性质特殊的动物类中药;制剂原料形式上既可以是中药的提纯物,即有效成分或有效组分,又可以是中药材或中药复方经提取的浸膏,也可以是中药材粉末。因此,采用调释微丸制备技术,根据各效应组分的作用特点,制成具有缓释、速释特性的微丸,并组合成兼有快速释放及延缓释放的中药复方释药系统,以期延长药效作用时间。

由于微丸多单元给药剂型的特性,可使其尽快被胃排空而不受病人饮食状况的影响,并可减小胃排空速率对微丸在胃肠道上端滞留时间的影响,从而减小个体内和个体间血药浓度的差异。小单元中药物的均匀分散可减少局部药物浓度过高及其可能对胃黏膜产生的刺激;并且可提高药物的吸收,减小血药峰浓度的波动。缓控释微丸的释药规律较片剂重现性好,个别微丸并不会严重影响制剂的释药行为,并可将不同释药速率的微丸按比例装成胶囊,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2. 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本课题以挤出滚圆法制备粉体学性质良好,载药量较高的微丸。该法比一般的制粒方法受各种因素影响更为敏感,在充分了解所要制备的微丸性质的前提下,通过适当地改变处方组成或工艺条件可制备出具有特定性质的微丸。综合考察处方组成及工艺条件的影响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 文献综述

3.1 丹参的研究概况

3.1.1 资源分布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药用丹参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宁夏、陕西、甘肃、四川、湖南、贵州、云南、甘肃、西藏等省区,生于山坡草地、林下、溪旁等处,从海拔 1 000 m 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到海拔 2 000~3 500 m 高山。目前最常用的有丹参、南丹参、拟丹参、浙皖丹参、三叶鼠尾草、云南鼠尾草和甘西鼠尾草及其变种或变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