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诺环素质量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16 17:32:17
{title}{title}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文献综述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由放线菌产生的一类广谱抗生素,最早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末,是一种很好的快速抑菌剂,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药物能特异性地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A位置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在该位上的联结,从而抑制肽链的增长和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三代产品。金霉素(1948)和土霉素(1948)等几个天然抗生素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首次发现,这就是第一批报道的四环素类成员。继后又开发了其他四环素,既有天然化合物[四环素(1953)、去甲金霉素(1965)]又有半合成产物[甲烯土霉素(1965)、多西环素(1967)、米诺环素(1972)]。分别归类于第一代(1948-1957)和第二代(1965-1972)四环素。相较于第一代四环素在体内应用时同种之间呈交叉耐药,第二代四环素应用化学修饰技术,使其耐药性降低,且亲脂性更强,有利于细胞吸收。最新一代四环素(第三代)于2005年上市的替加环素,不仅抗菌谱更广,而且对广泛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万古霉素耐药菌也有明显作用。

米诺环素(minocycline),又名二甲胺四环素,是第二代半合成的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抗菌谱与四环素类似,包括革兰氏阳性和J性菌、厌氧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分支杆菌、性疟原虫、鼠形体等。具有高度的亲脂性、较强的组织穿透力及良好的抗菌作用。抗菌作用为该属中最强,能克服耐四环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本品不易产生耐药性。临床广泛应用于痤疮[1]、非淋菌性尿道炎[2]及其他感染性疾病(麻风病,浅表性化脓性感染)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对米诺环素的深入研究,发现除了良好的抗微生物作用外,还具有抗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牙周炎[3]等),抗酶、神经保护等其他药理学特性,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米诺环素口服吸收迅速,且不受食物影响。一次服用150mg后,其血浓度一般比其它大部分四环素类高2-4倍,于96小时后血中仍然存在有可测之浓度。当血中效力按标准四环素测定时,150mg美满霉素(盐酸米诺环素胶囊)之效力在24小时及48小时内,均较250mg四环素高出16倍以上,这主要是由于本药的血浆半衰期较长。于身体各组织内分布甚广,在肝、肾、肺等组织中浓度较高,在脑及脑脊液内较其它四环素类具有更高的浓度,跟血药浓度一样,本药在组织之内的浓度较四环素类通常高2-4倍[4]

米诺环素产品以盐酸盐形式存在。1972年由美国Lederle公司开发上市,属第二代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半合成抗生素。常用制备方法有:1.以去甲金霉素为原料,通过高压氢化还原得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再经氯保护重氮化法或偶氮还原法等方法得到米诺环素[5]。2.法国专利Fr92088以山环素为原料,经过氯代和偶氮化反应,合成到7-偶氮苯磺酸山环素,再经过钯碳还原和甲醛反应得到米诺环素。3.美国专利US5202449以7-氨基山环素为原料经过钯碳还原与甲醛反应得到米诺环素。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米诺环素制剂包括片剂,胶囊,注射剂等。

盐酸米诺环素在ChP2015,USP39,EP9.0,JP17,BP2017中均有收录,现整理相关规定如下:

米诺环素含量

有关物质

系统适用性

色谱条件

CP 2015

89.0%~95.0%(无水物计)

供试品溶液0.5mg/ml

差向米诺环素NMT1.2%

其他单杂NMT1.2%

其他总杂NMT2%

小于0.05%忽略不计

10mg加5ml水溶解,沸水浴加热60min,定容到25ml

主峰拖尾因子0.9~1.35

米诺环素与差向米诺环素分离度gt;2.5

色谱柱:C8柱

流动相:0.2M醋酸铵-DMF-THF(600:398:2,含0.01MEDTA-2Na)

检测波长:280nm

时间:2.6倍

EP 9.0

96.0%~102.5%(水合物)

差向米诺环素NMT1.2%

其他单杂NMT1.2%

其他总杂NMT2%

10mg标准品,加1ml水,水浴煮沸20min,定容至25ml

分离度ge;2.0

理论塔板数ge;3000

色谱柱:C8柱(4.6mmtimes;20cm,5mu;m)

流动相:4g/L EDTA-2Na-DMF-28g/L草酸铵(25:27:50,TBA调pH7.0)

检测波长:280nm

时间:1.5倍

USP 39

89.0%~95.0%(无水物计)

差向米诺环素NMT1.2%

其他单杂NMT1.2%

总杂NMT2%

10mg标准品,20ml草酸铵溶液,60℃水浴3h,定容至25ml

拖尾因子0.9~2.0

分离度ge;4.6

理论塔板数ge;3000

色谱柱:C8柱(4.6mmtimes;25cm,5mu;m)

柱温:40℃

流速:1.5ml/min

进样:20mu;l

流动相:DMF-THF-0.2M草酸铵-0.01M EDTA-2Na(120:80:600:180,氢氧化铵调pH7.2)

检测波长:280nm

时间:2.6倍

JP XVII

89.0%~95.0%(无水物计)

差向米诺环素NMT1.2%

其他单杂NMT1.0%

其他总杂NMT2%

50mg标准品,25ml水,水浴加热5ml60min,加水至刻度。

进样20mu;l,分离度ge;2.0

色谱柱:C8柱(4.6mmtimes;15cm,5mu;m)

柱温:25℃

流速:调节使米诺环素约12min出峰,差向米诺环素约10min出峰

进样:20mu;l

流动相:28g/L草酸铵-DMF-0.1M EDTA-Na,11:5:4,TBA调pH6.5)

检测波长:280nm

时间:2.5倍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利用HPLC-UV等色谱分析以及光谱分析的方法,对于盐酸米诺环素及其制剂的质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关于药品含量,有关物质等方面的分析方法以及对此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来评价该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耐用性,线性,范围,检测限,定量限。

高度的亲脂性、较强的组织穿透力及良好的抗菌作用,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抗生素类药物。本次研究可以为盐酸米诺环素提供新的质量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标准,加强此药物的质量控制,从而更好地发挥临床疗效,并保障服用此药的患者的生命健康。

  1. 研究方法和内容

中文药名:盐酸米诺环素

英文通用名称(国际非专利名称):Minocycline Hydrochloride

汉语拼音通用名称:Yansuanminuohuansu

结构式: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13614-98-7]

中文化学名:[4S-(4aalpha;,4aalpha;,5aalpha;,12aalpha;)]-4,7-双(二甲氨基)-1,4,4a,5,5a,6,11,12化八氢-3,10,12,12a-四羟基-1,11-二氧代-2-并四苯甲酰胺盐酸盐

药典中提及的四种有关物质的结构以及化学名称:

详细工作内容:

根据所查阅药典(见上),文献[6][7][8][9]10]等建立初步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根据所查阅药典,文献[11][12][13][14]等建立初步的有关物质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对于盐酸米诺环素片剂进行原辅料相容性研究,进行溶出度[14]研究。等等

  1. 工作计划

2月26日—3月15日:完成文献查阅、开题报告等前期工作。

3月16日—5月10日:完成盐酸米诺环素及其制剂的质量研究等工作。

5月11日—5月20日: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

5月21日—5月30日:完成毕业论文的评阅与修改工作。

5月31日—6月10日:完成毕业论文的校对等工作。

[参考文献]

[1]Akamatsu H,Horio T,Hattori K.Increased hydrogen peroxide generation by neutrophils from patients with acne inflammation.Int J Dermatol, 2003 42:366—369

[2]缪起龙,陈亚萍.美满霉素治疗男性尿道炎100例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 ,14 :110—111

[3]孙颖.米诺环素在牙周治疗中的应用[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3(11):57-59.

[4]刘统斌,邬向东,杨东菁.HPLC法测定盐酸米诺环素缓释片在犬体内的血浆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房,2012(01):36-38

[5]陈德福.7-二甲胺基-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的合成[D].兰州: 兰州大学,2009

[6]周晖,刘宇,王东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盐酸米诺环素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09):5-6

[7]高燕霞,张哲峰,张菁. 盐酸米诺环素首批暂行对照品的制备与标定[J].中国药业,2002(01):69-70

[8]陈桐楷,周焘,安穗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含量及释放度测定方法研究[J].中国药房,2013(05):88-90.

[9]张丽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盐酸米诺环素含量[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2(04):6-8 12

[10]王珑,王红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米诺环素的有关物质[J].海峡药学,2006(01):89-90

[11]高燕霞,姜建国,杜增辉.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及有关物质的HPLC测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12):53-55.

[12]高燕霞,姜建国,杜增辉.HPLC测定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和片剂的含量及有关物质[J].华西药学杂志,2005(06):6

[13]姜建国,高燕霞,杜增辉.盐酸米诺环素中相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分析[J].中国药业,2006(03):35-36.

[14]夏丽文,李大维,姚丽娜.HPLC法测定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微丸胶囊中的米诺环素和有关物质[J].药物评价研究,2012(02):45-47

[15]高燕霞,姜建国,杜增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及片剂的溶出度[J].中国药业,2005(14):31-3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文献综述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由放线菌产生的一类广谱抗生素,最早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末,是一种很好的快速抑菌剂,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药物能特异性地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A位置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在该位上的联结,从而抑制肽链的增长和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三代产品。金霉素(1948)和土霉素(1948)等几个天然抗生素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首次发现,这就是第一批报道的四环素类成员。继后又开发了其他四环素,既有天然化合物[四环素(1953)、去甲金霉素(1965)]又有半合成产物[甲烯土霉素(1965)、多西环素(1967)、米诺环素(1972)]。分别归类于第一代(1948-1957)和第二代(1965-1972)四环素。相较于第一代四环素在体内应用时同种之间呈交叉耐药,第二代四环素应用化学修饰技术,使其耐药性降低,且亲脂性更强,有利于细胞吸收。最新一代四环素(第三代)于2005年上市的替加环素,不仅抗菌谱更广,而且对广泛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万古霉素耐药菌也有明显作用。

米诺环素(minocycline),又名二甲胺四环素,是第二代半合成的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抗菌谱与四环素类似,包括革兰氏阳性和J性菌、厌氧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分支杆菌、性疟原虫、鼠形体等。具有高度的亲脂性、较强的组织穿透力及良好的抗菌作用。抗菌作用为该属中最强,能克服耐四环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本品不易产生耐药性。临床广泛应用于痤疮[1]、非淋菌性尿道炎[2]及其他感染性疾病(麻风病,浅表性化脓性感染)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对米诺环素的深入研究,发现除了良好的抗微生物作用外,还具有抗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牙周炎[3]等),抗酶、神经保护等其他药理学特性,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米诺环素口服吸收迅速,且不受食物影响。一次服用150mg后,其血浓度一般比其它大部分四环素类高2-4倍,于96小时后血中仍然存在有可测之浓度。当血中效力按标准四环素测定时,150mg美满霉素(盐酸米诺环素胶囊)之效力在24小时及48小时内,均较250mg四环素高出16倍以上,这主要是由于本药的血浆半衰期较长。于身体各组织内分布甚广,在肝、肾、肺等组织中浓度较高,在脑及脑脊液内较其它四环素类具有更高的浓度,跟血药浓度一样,本药在组织之内的浓度较四环素类通常高2-4倍[4]

米诺环素产品以盐酸盐形式存在。1972年由美国Lederle公司开发上市,属第二代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半合成抗生素。常用制备方法有:1.以去甲金霉素为原料,通过高压氢化还原得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再经氯保护重氮化法或偶氮还原法等方法得到米诺环素[5]。2.法国专利Fr92088以山环素为原料,经过氯代和偶氮化反应,合成到7-偶氮苯磺酸山环素,再经过钯碳还原和甲醛反应得到米诺环素。3.美国专利US5202449以7-氨基山环素为原料经过钯碳还原与甲醛反应得到米诺环素。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米诺环素制剂包括片剂,胶囊,注射剂等。

盐酸米诺环素在ChP2015,USP39,EP9.0,JP17,BP2017中均有收录,现整理相关规定如下: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