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VEGF121与βhCG融合蛋白抗C57BL/6J小鼠黑色素瘤的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06 16:24:41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1. 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拟利用本实验室保存的包含hVEGF121和beta;hCG抗原表位的抗肿瘤融合蛋白疫苗,免疫C57BL/6J小鼠,观察该融合蛋白的抗B16F10黑色素瘤活性及进行药效学研究。

  1. 采用的研究手段

先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进行培养、制备动物模型,再对动物进行免疫并进行数据统计,主要包括皮下肿瘤血管生成实验、脾细胞增殖实验、CTL实验等。药效学分析主要包括皮下抑瘤(瘤重,抑瘤率),肿瘤切片等。

  1. 文献综述

恶性黑色素瘤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长期以来,手术放疗和化疗一直是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方法,但这些方法也存在问题,如创伤较大副作用明显和患者耐受性低等[1]。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氮烯咪胺(DITC)、顺铂、长春新碱等药物单药客观有效率仅为7%-13%[2]。IFN-alpha;,IL-2等免疫制剂也被用于晚期治疗,但是疗效还不及DITC[3]。FDA新批准易普利单抗(Ipilimumab)虽然能够治疗不能切除和转移性黑色素瘤,但是在一些病例中发现它易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垂体炎lymphocytic hypophysitis)[4]。随着现代肿瘤免疫学的迅速发展,针对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和转移机制所进行的细胞疫苗辅助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肿瘤疫苗辅助的目的是激发或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肿瘤微环境的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保证机体不引发自身免疫系统紊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重要的血管新生因子,是促进新生血管生长作用最强的关键因子之一,是诱导血管生成的主要调节因素,而血管的生成是肿瘤快速生长和恶变转移所必需的条件[5]。因此,VEGF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作用靶点[6],目前,针对VEGF信号通路为靶点的抗肿瘤产品主要为单抗类及小分子受体抑制剂,已上市的有兰尼单抗,贝伐单抗等[7]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是一种分子量为37180Da的糖蛋白,其等电点为pH3.5,因此生理条件下带负电荷,被同样带负电荷的肾小球基底膜所排斥,较低的等电点使得hCG的半衰期长达36h,主要应用于怀孕和肿瘤的临床诊断[8,9]。正常情况下,人组织细胞的胚胎基因处于静息状态,不表达或仅表达极微量的hCG,静息状态的胚胎基因在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时便被激活表达hCG,因此大多数肿瘤表达hCG或hCG亚单位[10]。hCG并不诱发肿瘤的发生,但肿瘤一旦形成就会表达异位hCG(ectopic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ehCG)[11],其为肿瘤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之一,正常情况下成人组织细胞的胚胎基因处于沉默状态,不表达或表达极其微量的hCG,当细胞的原癌基因激活的同时,静息的胚胎基因也被激活而表达[12],分化程度越低的肿瘤表达越高,恶性程度也越高[13],而且对肿瘤生长和逃避免疫系统攻击起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针对hCG beta;的C末端多肽(CTP)的特异性抗体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若将其设计为抗肿瘤疫苗,可有效避免免疫交叉反应的发生[14]。hCG beta;亚基羧基端109-145残基的37肽(beta;hCG-CTP37)是其特有的片段,CTP37作为一个只含有37个氨基酸的多肽,并不具有强免疫原性,但其具有大量的不同构象,构象的熵值越高,与CTP的抗体亲和力就越大,如今beta;hCG疫苗也已有生产[15]。使用CTP作为抗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hCGbeta;链的N端前110个氨基酸序列与人黄体生成素(hLH)beta;链具有高达85%的序列同源性,以完整的hCG beta;链作为抗原免疫机体产生的抗体可能与hLH发生潜在的病理性交叉反应[16]。beta;hCG可能与肿瘤的转移、免疫耐受等特性的关系密切,并存在beta;hCG的特异性表位,可诱导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和避免交叉反应的发生,在裸鼠试验中,抗hCG抗体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17]。beta;hCG109~118的10个氨基酸表位通常被作为靶点用于药物研究。

由于癌细胞的免疫原性差,癌症疫苗诱导抗肿瘤免疫的期望值很低[18]。单一靶点的小分子类药物治疗范围窄,且易产生免疫逃逸和耐药性,针对多个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和治疗策略正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较单一靶点抗肿瘤治疗可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19,20]。由本实验室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了针对上述两个靶点的抗肿瘤融合蛋白疫苗,以克服单一靶点抗肿瘤药物的自身缺陷,以期产生双重抗肿瘤效应(包括抗血管生成和针对beta;hCG-CTP37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提高融合蛋白疫苗的抗黑色素瘤能力。

参考文献

[1]Dillman O, Fogel B, Cornforth N, et al.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in metastatic melan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 patient-specific dendritic cell vaccines[J]. Cancer Biotherapy amp; Radiopharmaceuticals, 2011, 26(4): 407-415.

[2]Gajewski F, Hodi S, Targeted therapeutics in melanoma[M], 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NY, USA., 20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